【随笔】 “日记”的灾难与公开的环境
|
发布日期:2021-07-21 查看次数:5939 来源:兰州 作者:陈仁川
|
日记的内容属私密空间,多半不会公之于众;可是在特殊时候例如忽然陷入什么“运动”,你的私密空间一当被某些“社会化感官”格外发达的人“捕获”,也许灾难就临头了!在“动荡”初期这样的灾难数不胜数,我在《狂风暴雨后平静的人生》中写到的主人公,仅仅于抗美援朝纪念册上写了一段敬仰彭老总的文字,并没有公开的意思,不料“嗅觉”敏感的人偷偷翻出拿去邀功,当地因此捕获一名“现行反革命分子”,竟然要将他枪毙!在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恐怖”之初,我还是走出大学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作为革命群众参加“批斗会”,有件事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个“走资派”交待不下去,有人当场大喊——“同志们!看哪这就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恶毒攻击的铁证!”工作组立刻让读给大家听,“今天天气阴沉,我的心情特别不好......”会场顷刻群情激愤,一阵打倒某某某的口号,质问“为什么你身在革命圣地延安居然心情不好?!”原来,这个走资派的一本在延安的日记被抄到了,上面有这类话,那时,虽然自己也跟着喊口号,内心却想日记每天往往都会记今天天气如何,再说隔了几十年谁能记住写过什么?会后,我们几个新分配来的大学生窃窃私议,怎么能如此上纲上线?!那时,第一次知道“日记”有时候是会给自己惹祸的,结果,有好几年没有“记”。
十年动乱后,思想解放,社会越来越宽松,有人还专门写了“日记无罪”的文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日记问题实质上涉及人们的内心世界、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等等,一个理性的、法制的社会必然尊重公民拥有这样的合法权利。今天,日记已经被当成关于现实和社会描述具体化的一种有价值的载体,许多人愿意将视为个人精神领地的日记公开,以补充、丰富人们对现实和历史的认识。过去的一切,只要有所记载,回头看总给人一些感受。只要真实记述,总会对往事唤起某些记忆。这是个人史,多少有同时代的影子。每翻开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共两卷),那是1840-1919之间的个人史,也是那个时代许多侧面或正面的记忆。我想中国应有一份日记体及评述的刊物或报纸,应该有人专事收购一切日记。
一个人一生不过活在几十本日记中,我的特点是纪实,记下认为以后可用的人、事、物,未涉情、爱,尤其是性。尽管如此,看已有文字,还是能知道有记载的1958年以来的一个具体的我,在那些年代触及的社会面和人际关系,是历史局限中我“这一个”的生活。
当博客问世后,其实就是每个人心甘情愿把“内心世界”“裸”给公众,但你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读者是谁,不清楚别人怎样看。然而,你还是写。这些天,脑子里浮现当年在山西农村过年的情景,妇女主任组织歌会激动人心的场面,翻开断断续续的日记想到1976年、2003年重返昔阳的往事,于是,我感激起当时尽管简单的记载,日记似一道开启回忆的闸门,也是让我重温往昔的快捷方式。
时间在前进,无情岁月将一个人带过他的一个又一个十年,直到一生的终点毫不留情地将一代又一代人抛向深不可测的时间黑洞。于是,退休后最容易做的事,大约便是“回忆”,重新倒回自己的历史隧道——一条被历史和现实决定了生存环境及构成环境的一切你所见的人和经历的生活,而统一于已去时空的人生轨迹或者生命的历程。你没有遇见雷锋、张志新、焦裕禄等等时代确立的人格标本;你无缘与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人物、决策人物共事或者恰巧相识乃至得以改变你的命运或者生命轨迹的人物;你没有经历战争、遭遇罪犯;没有卷入湿手粘面式的人事漩涡;没有被爱情、家庭烦心甚至被抛弃;你也没有进入时尚或优秀人物的生活圈,没有取得属于时代的话语权;并且你实际上从来没有特别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等于你不可能遇见,这一切都充满偶然性,因为一个人根本不能选择“应该如何”的环境(包括家庭、出身)和一个个具体环境中面对的人,所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你有怎样的生活圈子,决定了你人生阅历的特点和局限。然而,环境和某个人不可能命定地塑造你的个人形象,人无法选择已经存在的环境和人群,却可以选择自己应有的品格和尊严,你只能是你这个人。 时间残酷地将任何人和事不断地甩向昨天,历史的大风大浪即使再剧烈无边,我以为都不能淹没一个人的精神形象,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我们一定能够从过去时中辨出自己被称之为人的印迹!
我果然启动“往事航船”,日记内容实际早已忘记或者模模糊糊,每一天发生了什么,看日记好像也是一种期待,至于下一天将出现的文字,只有看了才知道。有些作家或者什么人物,都是超级记忆的天才,成年的自不必说,一一道来如在眼前,有的连襁褓时代似乎都清楚知道父母在说什么。而我则完全依赖日记本身,她的话是唯一的权威,休想添加、补充新的东西。于是,见之于博客的仁川日记多起来,一年年随之而至。尽管过去年代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还是硬着头皮看和写进博客。毕竟是逝去的遗存人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回头看,只要如实记述亲历的生活都让人有重温和再认识历史的味道。高中、大学、工作、结婚......我清楚:一个人最无奈莫过于几乎不能选择你置身的环境和环境中遇到的人,那都是在你到来时已经形成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内容,明智的办法只有一个——老老实实地面对现实,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亦即“我是谁”?往往终其一生并不能回答。所以,我的博客用了一个天问似的“我是谁”?!这也许是几十年的《仁川日记》给自我的一个问号
为此,写了几句诗——回忆,
仿佛一次次不期而至的泪,
让贴紧的灵魂充满活力。
温柔而向往未来的期待,
演绎着短暂的渐行渐远的快乐。
鲜活的、模糊的,纷纷涌到枕边——
色彩、声音、气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