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悼念我的姨姐仙娃
|
发布日期:2021-12-10 查看次数:5997 来源:山西 作者:王志英
|
姨姐仙娃走了,走的是那么匆忙,那么悄无声息,让我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小时候,姨姐嫁到了裴家营村,后来姨妈也搬到了裴家营村,就住在姨姐家附近。所以,逢年过节我们必去那里看望姨妈和姨姐。她们对我们很好,每次去,都像招待客人一样。好饭管饱,“火锅”管够,核桃柿饼枣只管往口袋里塞。春节去拜年,姨妈还要让我仙娃姐带上我们弟兄几个到临村去看“血故事”……“血故事”,是一种魔术表演,多取材于传统武戏,如杨家将,岳家军等。通过代代相传的特殊化妆技巧,把惩治恶人的情节用血淋淋的“特写”方式展示给观众,用刺激人们神经的手段,来教育人多行善事少作恶……那时我们还小,把我们弟兄几个看得惊魂落魄,目瞪口呆,也不了解它是一种教育人的手段。回到裴家营后,姐姐才讲起“血故事”的“寓意”,我们这才似懂非懂了懂得了一些道理。姨姐,宽厚仁慈,勤劳朴实。印象中,她从来没有和丈夫吵过嘴,打过架。一天到晚,老是和姐夫“卖”在地里种庄稼,不是给小麦鋤地、治虫,就是给棉花打掐、拨芽、脱裤、浇水;后来提倡“多种经营”,她和姐夫又在姨妈院里挖了一个8米长、3米宽、2.5米深的蘑菇窖,一有空就钻在蘑菇窖里经营蘑菇。然后让姐夫用自行车带上到临猗、到运城去卖蘑菇;再后来,姐夫因车祸去世了,姨姐又和两 个孩子栽培了10几亩红富士苹果,定娃(姨姐的二子)又在安徽办了一个“焊门摊”,这才走上了“小康”之路。姨姐,心灵手巧,除了帮助姐夫做好地里活外,还起早贪黑地尽量做一些小玩意儿赶集摆卖。特别是端午节前夕,她总要用红红绿绿的小布块包点朱砂,做成桃形的,或馄饨、菱型的香包,拿到集上卖:婴儿要枕小猫枕,姨姐就把白布染成黄色,做成各式各样的小猫儿。小猫儿的那眼睛、耳朵、鼻子、嘴、胡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谁见谁爱;谁家没了人,逝者要枕黄金枕,棺材上要有叫魂鸡,姨姐就会赶着给人家做……就这样,她积少成多,靠着块儿八毛钱地积攒,給孩子们买学习用具和补贴家用。60多岁后,她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还抽空做一些婴儿衣服和小娃鞋摆摊叫卖。一次,她打着顺路车来到我的城内家,还提着一大包袱小孩衣服和小孩鞋,想在城内摆摊叫卖。我给了她200元钱,说:“姐,现在你的年龄大了,折腾不起了,回家去颐享天年吧!”她说:“不进斗,还进升!我坐在家里没事干,就会急出一身病。还不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之?”我听了觉得有理,就把她送到急救中心和南市场上摆摊叫卖,果真还卖了不少呢!文革时候,我在姨姐家中住过一段时间。姨姐给了我“家 ”一样的温暖,成天给我做好饭吃,仅仅两个月时间,我就胖了一圈儿。现在,姨姐走了,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我们阴阳两隔,不能再见面了。但我们姐弟俩的心是相通的,为此我柱着拐杖和老伴、儿子专程去裴家营村去送她,并送她一副挽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