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常有老人自称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树”,往往惹得年轻人哈哈大笑。其实,这并非虚言妄语,它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至今,一些地方还流传着“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
元末,战乱频乃,造成数不清的“无人区”,严重威胁到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朱元璋父子接受郑州知府苏琦的建议,先后用了近五十年时间大规模移民。当时,洪洞是相对的地富人稠的地区,于是成了重点移民县。负责此事的官员住在洪洞广济寺附近的驿站,那时从四面八方强迫迁居的百姓经过编队,都由广济寺启程,分赴地穷人稀的地方或边境去屯田或戍边。广济寺旁有株汉槐,“树身数十围,树荫蔽数亩”,被移民们看作故乡的象征,含泪离别时纷纷攀折槐枝寄托对故土的深情;到达新居后,又不约而同地栽种槐树,同时一代代讲述关于大槐树的历史记忆。
可惜,有关甘肃人与大槐树的资料,今天能够见到的实在太少,万幸的是,古槐乡的洪洞人已作了许多考据。
(附言)这篇写于1998.5.19 的小文章,没有想到很快由报社转来一位读者来信,原文如下:贵报刊登的《甘肃人与大槐树》一文,读后特别感激。我们庆阳董志塬一带都说祖先是山西大槐树底下的人,但一直不知究竟。贵报提供了初步依据,希望转请作者继续考证,也希望多刊关于这方面的情况。
其实当时我对洪洞并无具体的直接的了解,但写这篇东西也不是没有原因,文革前在甘肃农村社教时,不止一次地与当地农民聊天时接触到“大槐树”问题,说他们的先人来自洪洞。
2000年,参加中央戏剧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同学聚会,特意从山西去北京,途中专程到洪洞参观向往已久的大槐树,翻开当时的日记:“凌晨5:03,抵洪洞,车站外,炫耀地在一面墙上写着:要问祖先在何处,到我洪洞大槐树。出站不远处即大槐树公园,10元。大槐树纪念馆纪念品有树根、大槐树章、背心。说明书,2元。如进祭祖堂须30元,这时才6点,没有开门,据说内有中国所有姓氏,各取其姓,查该姓谱系,看自己所处位置。每年海外炎黄子孙蜂拥而来,只为找到自己家族的谱系。所见大槐树标明是第二代、第三代,树上吊满红带。大槐树下卖的是寻根祭祖追根溯源的‘家谱序图’,30元一幅,竖型,最下画一道门,将家谱成员填入方格,最上一排为祖位。大槐树公园匾额下,写有——生生死死说前因,同是杨侯国里人
,莫道渊源无考证,私家记述最为真 ,幽燕豫鲁并除利,异派同源认未讹,故老相传谈轶事,问君足指果如何,举目鹮窝今何在,坐述桑梓帡甲情。”
后来,我到洪洞县文化馆了解“大槐树与甘肃人”的材料,他们很热情地将一些情况写给我,下面是所提供的内容:
1、甘肃省甘谷县原家庄东南,曾经挖出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处墓葬,出土一个牌位,上面记载主人名叫原恩赐,系一武举,先祖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这地方还有一个传说,王、姚、李三姓为土著人,其余都来自洪洞大槐树。
2、甘肃省庄浪县一个叫岳堡的村子,树木很多,而移民到那里后,却把别的树砍掉,只留了槐树,作为故乡的象征。后来槐树叶冠蔽天,被当地人视为庄浪大槐树引为骄傲。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兴起寻根问祖热,后来渐与发展经济联系,各地纷纷出现与远古祖宗挂钩的旅游胜地、景观,特别吸引了大批海外华人到来,显示着炎黄子孙之源远流长。我想甘肃人是否与大槐树有血统关系,似乎没有多少进一步考证的必要,每一个地方也许都有其久远的传说,可以作为中国大地历史悠久的证明;另外可能也是一种好奇与兴趣,增添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思乡爱国情怀吧。
利用古物传说遗迹搭建经济之台,是中国开发后最泛滥的手段。600多年前,数十万移民从大槐树下出发,默默无闻的大槐树居然成了后代子孙晃动不已的摇钱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