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站直啰,别趴下》观后感及(附言)
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像覆水渐渐蒸发的时候,市场经济大潮正席地而来。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新鲜。人们不知不觉面对数不胜数的新事物,同时亦置身“新”潮,有时也创造或显示新的气息。这时千言万语似乎说不清个人具有怎样的心态?兴奋、激扬?抑或困惑、失落......好像应运而生,恰巧冒出一部题目怪异、猛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故事片《站直啰,别趴下》。艺术家从“新潮”捕捉“站直”与“趴下”的一组信息,巧妙运用电影语言告诉我们:一切人在现时,都处于“站直”与“趴下”这貌似单一实则复杂的动态的抉择之中,两者互相影响,矛盾或交融。在金钱这穿透力极强、变幻莫测的魔杖下,你是“站直”还是“趴下”?
影片中精神亢奋、跻身款星族的个体户、不得不依赖爬格子的作家和开始淡化其良好自我感觉的政工干部,三者在社会地位的天平上第一次难分高低。这种长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因人而异的“高低”地位观念,乃是我们社会独有的“左”味十足的价值观。而当市场经济必然展开公平竞争和人们于其中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时,人与人之间终于只能是平等的关系,不同职业、身份及观念上具有的不同地位的人,如今一个个身不由己地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一把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以为,这就是电影中“站直啰”的实际寓意。
面对这样的现实,影片中的政工干部显得惶恐、困顿,始而摇头后又无奈,在尴尬的颇有喜剧色彩的境遇中,与富足起来却不免粗鄙的个体户悄悄地改善关系;善良的书生气十足的作家,从邻里关系具体紧张的冲突中,领受了不同的心态,尽管对一夜之间挂牌当公司总经理的“老个”的举止大惑不解,但并没有产生对立情绪。他观察事态发展,只是一时难以理出眼前变化的脉络,直到被个体户咄咄逼人地请至新居。不过,作家毕竟隐隐约约地看到社会生活展开了新的人生舞台,金钱的与文化的拥有者之间并非是截然的对头,都应该让人“站直”,从此开始中国大地真正意义的竞争。
影片表面看是在金钱驱动下,所有人(包括政工干部的女儿、作家之妻、门房老头等等),一步步聚集起来亮相,自觉不自觉地在各自利益选择中表明人生态度。其实质是市场经济的波澜已不容置疑地将一切人卷进来。尤其是个体户的形象及其生活内容、行为方式值得注意,电影自然而逼真地说明昔日不可避免地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被时代潮流推上变革现状的必由之路;他们与国家干部亦即社会上从来走红的、有地位(有权)的行政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视角,作了新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
“站直啰,别趴下”,流露着艺术家宝贵的幽默感,声音里渗透了新的人生领悟和由衷的喜悦。“站直”与“趴下”,属于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而且,“站直”之后,有的人可能再“趴下”;“趴下”的人还可以“站直”。影片的画外音应该能继续启动观众的联想,例如“站直”了的“款”们,一旦财大气粗,却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懂得要相应地建设精神文明,不懂得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懂得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结果难免会在某一天重新“趴下”,被新的前进的社会潮流淘汰;作为国家干部,如果意识到自己从空中落到地上了,考虑怎样迈出步子即“站直啰”,若不能顺应潮流,投身促进社会进步事业,反而一头钻进钱眼,以权谋私,听任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左右,在腐败的泥潭不能自拔;或望潮兴叹,无所作为,甘当市场经济的“逍遥派”,以及其它种种与时代发展相悖的表现,岂不又会“趴下”(腐败者自然是彻底“趴下”),结果同样要让滚滚奔腾的潮流抛弃!
我们置身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深刻变化的时代,观念变革更是首当其冲,并且随着现实剧烈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受到冲击将是不间断的、起伏不定的,有时更是激烈的。同时,思想、生活和文化的“站直”与“趴下”的纷繁态势,对社会各个层面造成同样错综复杂的影响。因而,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一切人无法避开“如何选择”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但无论如何,最好还是“站直啰,别趴下”!
【附言.1】 1993.7.23这篇影评的议论同当时所思所想一致。
1990--1992年,我先后到过广州、佛山、深圳、杭州、义乌、温州、宁波等地,那应该是艺术家从浮躁、喧嚣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提炼“站直”与“趴下”这个主题的时候。一路上,我的心情亦不平静,因为离开案头看见的似乎全是为赚钱忙忙碌碌的人们。在义乌的晚上,旅馆窗外通宵是来来往往的人声,天还没大亮,楼道已然一片嘈杂。到了温州钱库,第一次见面的几位亲戚,他们兴趣最大的就是建房,有了五层,又张罗六层;到农民城一看,发现后来者盖房必定超过已有楼层高度,于是出现一栋高于一栋的奇观。在一个年轻老板家,室内凌乱不堪,两口子说现在一切都顾不上,先做生意,攒到钱后去全国甚至国外旅游。在深圳,国家干部炒股、做兼职,他们也像“款爷”满口讲“时间就是金钱”,笑话西北人活在“社会主义”。我感触最多的还是像深圳人自己形容他们物质上富了,社会却像”文化沙漠”,在温州农村、乡镇去过十几户人家,没有见到什么书,许多人连电视也不看。过去遍地的国有企业,好像被魔术师变没了。温州文联的同志告诉我:这里没有全民所有制,我有些不相信,在街上东张西望感到确实如此。后来居然在钱库发现有个厂子挂了“国营”招牌,我以记者身份进去询问,接待的人去年还到兰州搞过推销,非常热情地回答:我们这里没有国企,大家都清楚,所以也没有换牌子。
然而,我又看见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现象。在义乌,工商干部、律师、当地报社记者,不约而同地介绍了小商品城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发展的历程。从历史上“红糖换鸡毛”的货郎担到今天辐射全国的小商品、大市场,义乌人一靠转变观念;二靠大胆创新。逛商品城时,有几个摊点主人胸前佩戴“共产党员”的标志,即使在今天也并不多见。在温州,最让我难忘的是许多干部工资不高,言谈中并不眼红发财,他们说总要有人为国家工作。这在一个乡小学尤其突出,我同一对年轻夫妻教师聊天,两人工资仅够维持一家日常生活,他们说如果人人做生意,孩子们怎么办?日子苦一些,我们还是感到踏实。就在那个小学的校长家,我半个月来第一次看见了许多书,而且得知校长竟然是兰州一家报纸的通讯员。
当社会处于空前变动时,人的思想也最活跃,在宁波一位老师傅问我:现在为什么到处砸“铁饭碗”?难道工人就这么没用了吗?在火车上,有人说了不少顺口溜,有一句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至于议论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更是当时司空见惯的社会话题。人们欢迎改革开放,同时又产生许多疑问。在新的时代变革中,一个人能不能“站直”?是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因此,电影《站直啰,别趴下》的出现,有显而易见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与后来被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包装的所谓中国大片相比较,我宁可看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强,尽管也许是小制作、小投入、小场面的作品。然而,这愿望已经很难实现,因为如今的电影界人士同样有一个“站直”或者“趴下”的问题。
2007.5.15
【附言.2】经过汶川大地震的洗礼,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严峻的考验,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感动中国和世界的人和事,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和激发我们生生不息、战斗不止、创新前进的新的活力!但同时又有诸如“范跑跑”之类另一种选择,因此,“站直”还是“趴下”仍然是一个现实的、需要不断用行动回答的问题!
2008.6.15
【附言.3】站直还是趴下?这样类似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如何回答?应该具有紧迫性。现在,网上有人提出:中国知识分子已经集体“趴下”?!看到这样的提问真有惊心动魄之感,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本来具有为社会提供先进的思想资源和有时代气息及锐进性的精神产品的使命,而实际上他们却基本不具备这种“站直”了为社会创造思想的责任感。
2009.12.11
【附言.4】在中国梦成为民族的追求和精神支撑的热流中,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需要时刻问自己:是站直了还是趴下了?最近看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有一种深刻的感受,今天无论你如何以正能量去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有益的事,总是首先会有一大堆怀疑、非议、误解之类的舆论和不合作不配合的行为,只要你和你的志同道合者坚持做下去,结果呢?事业仍然发展了,社会仍然进步了,个人包括怀疑者和你自己也都在过程中收获了喜悦和成功。只要站直了,我们的信仰与追求就有立足之地!
2014.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