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聚焦 | 社会 | 法治 | 透视 | 反腐 | 咨询 | 公益 | 旅游 | 维权 | 案例 | 关注 | 说法 | 财经 | 万象 | 信息
民生 | 环保 | 安全 | 教育 | 医疗 | 保健 | 房产 | 科技 | 人物 | 网评 | 来信 | 视点 | 论坛 | 书画 | 文化 | 文史 | 访谈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
网站公告:   今日天气: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内容  

【散文】小镇春秋

发布日期:2022-02-07  查看次数:8978 来源:河南  作者:沈春亭

 
 
 

   我的故乡,豫西边陲的小镇兰草。我饱含深情地赞美过你的容颜,赞美过你的优秀儿女。你高山苍茫,云雾缭绕,那仿佛是你的梦。你山川秀丽,河水潺潺,那是你的躯体。你的名字富有诗的韵味,你难道是一株藏身于深山幽谷中的仙草?散发着阵阵幽香,而不愿现身于喧嚣的尘世,独自坐拥一方蓝天,以芳草为邻,白云为侣,静听泉呜鸟啼,笑看白云遏遏。

  兰草一一你盛开的花朵,没有牡丹的华贵,没有腊梅的孤傲,没有海棠的轻佻,没有菊花的冷艳,也没有芍药的招摇。你就是一株仙草,静静地隐居于深山的怀抱里,不经意地播撒着浓香。连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巨匠,在赞美一个人的才华时,也写下了你的名字,留下了“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的佳句。

我在想,大凡山区的地名,多因地形、树木、河流而命名。而以花草为名的甚少,能以富有诗意的兰草为名,足见当时起这个名字的人是一位有着诗人情怀的人,这个人是谁?已淹没在历史的云烟中,已难寻觅。兰草小镇何时而建,何时而兴?也如一个谜团,是一个很难廓清的历史迷雾。

说起兰草的历史,因毕竟是个偏僻的山区小镇,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很少光顾此地,而且本地也没有诞生过风云人物,常见的是脸色黝黑的农夫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正是他们洒下的汗水,才是兰草变成了一块沃土,养育了一辈一辈的兰草人。

 传闻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到过兰草,但仅是一个传说,在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里提到过,但仅是小说难以定论,尽管姚雪垠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作者。而且李自成是位草莽英雄,不可能给中国以新生。又闻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到过兰草,但他的人生闪光点不在兰草。但是在中国革命史上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确实到过兰草,并且军部就驻扎在兰草关帝庙的正殿里,这支队伍是英雄的红二十五军。写到这里请允许我用小说笔法描写一番。

     一九三四年,兰草这个地方出了几件事,闹得人心惶惶。先是农历正月,天狗吃了月亮。七月的一天日晕,天气空前地燥热难耐,才过了一天,天狗又吞了太阳。一些识文断字的人说:兵戈之相啊!那些一贫如洗的庄户人,没日没夜在田间劳作,干完农活,摸着星星回到家里,对着星空喝一大粗碗的稀粥,劳累已浸润到躯体的骨髓,往床上一挺,睡死了过去。屋里的老年人,絮絮叨叨说着从巷道里传来的天下要大乱的消息。早已被劳累折磨得疲惫不堪,被穷苦日子弄得麻木的庄稼人,要么是听不进去,要么是听得一言半语,就厌烦地打断那絮叨的声音:“管球他呢,咱无家无业,怕甚?”

农历十一月,寒冷的冬季如期到来,天空彤云密布,寒风飕飕如刀刃舔在脸上,天上下着米粒般大小的雪粒,接着是梨花般的雪片了。身着皂衣粗布的庄户人,关上门,围在火塘烤火,屋里昏暗得像夜晚。这时,村口的几只土狗狂燥地叫了起来,接着有人喊:过队伍了,过队伍了。喊声惊动了村里的人,有钱的背上包袱奔向偏远的乡下躲兵灾。贫困的庄户人家让青年人躲进山林,怕被抓丁抓夫。年轻的媳妇与姑娘怕被祸害,也藏了起来。

一支队伍进了村子,他们沿河道边的道路往街上行走,然后从队伍里分出一队往村子里走来了。家住在高河子村的李奶奶,爬在门缝看见这支队伍怪怪的,没有统一的服装,穿着破破旧旧的衣衫。李奶奶心里一惊,难道是一支绿林队伍?要真是那样,村子里要遭大殃了。奇怪的是这支队伍到了打麦场就停了下来,在雪地里跺脚取暖。一会儿一位年岁大一点的兵,来敲李奶奶的门,虽然是外地口音,声调友善得像多年不见的亲戚。李奶奶开了门,听得出那个兵要借扫帚,去打麦场扫雪,在那里做饭,还要在那里过夜。

借来扫帚,当兵的在打麦场扫雪,又要借玉米杆,说是当被子夜里往身上盖。村子里的一些老人来看这些衣衫单薄,脚裹着破布穿着草鞋的兵。还是那位有些年岁的兵,来找李奶奶,借几块土坯支锅灶,河里的石头已冻得搬不起来了,还要借点柴禾,明天就还。

人们想知道这些兵吃的是什么,怀着好奇心三三两两来到打麦场看,饭熟了,原来吃的是“连根捣”。就是把玉米磨碎,皮子不抓,面也不箩,直接下到锅里煮熟,当地人叫“连根捣”。当兵的每人一缸子稀饭,李奶奶见了心里不忍,端来盆酸黄菜,那些兵谢过后,稀饭就着酸黄菜,香甜地用餐。

老人们惊异地思索,这些兵吃得差,穿得破,他们到底图的是啥?却到底没有想通,直觉告诉人们,这是一群带着枪的好人。老人们先去叫回来躲难的家人。然后大家又寻思着在这滴水成冰的寒冬,那群兵钻在玉米杆下能熬得住吗?一家人商议了一下,让他们去住进那座低矮的牛棚里。李奶奶给当兵的头目一说,那个头目很感激,答应了,只是那座山墙顶着碗口粗木杠子的牛棚太小了,住不下,李奶奶让剩下的兵住在自家的土楼上。

这一晚,那些操着外地口音的兵,和李奶奶一家人围着火塘烤火,说了许多话,原来他们当兵前也是农民,过着和李奶奶一家同样的穷苦生活,他们出来当兵就是给穷人争天下的。话说得很多,话题很新鲜,李奶奶一家人只记住了这个世界上有一支穷人的队伍,叫红军。

写到这里,我就小说笔法打住,再简略把红二十五军在兰草的活动说一下。其实红二十五军在兰草的活动有专业的史料性资料,网上打开就可搜索到,我就简而又简地描述一下,简得比春秋笔法还要简。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七日,红二十五军在卢氏货郎的引领下,经过官坡,直插兰草,军部驻扎在兰草关帝庙。十二月八日入陕。十二月十九日红二十五军经丹风会仙台二次到兰草,军部仍驻扎在关帝庙。这次停留九天,在兰草印发传单,十二月二十七日在关帝庙歌舞举行军民联欢会。十二月二十八日红军主力入陕。一九三五年红二十五军从龙驹寨商南再次进入官坡驻扎兰草。一九三五年八月底,红军主力北上陕甘,红军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合并,合并后的游击队,组成七十四师,郑位三任书记,陈先瑞任师长,李隆贵为副师长,这支队伍活跃在陕南与卢氏的广大区蜮,并多次驻扎在兰草,直到一九三六年底离开这个区域。

红二十五军这支英雄的部队,出了开国大将徐海东,而且徐海东在大将行列排名很靠前,甚至排在黄克诚之前。其军长程子华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抗战时期坚持在最艰苦的冀东。政委吴焕先,按常理是不应该参加革命的,他的出身就不是穷人。但是他烧了他的地契,穷人的借据,毅然决然带着家里的佃户、长工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他是红二十五军的主心骨,牺牲在长征途中,甘肃境内。写到这里我想起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的一段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无产阶级在求解放的斗争中,本阶级很难产生领袖人物,而这些领袖人物往往是无产阶级对立面阶级中的精英人士,这些人士与本阶级彻底地决裂,从而带领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纵观中共第一届领导人的核心人物,确实是这样。

为了弄清红二十五军在兰草的活动情况,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看了不少书。这一查惊得身上冒汗,才知道红军在兰草的活动的资料足可汗牛充栋,写尽将是一部巨著。在红军的影响下,兰草人民参军拥军也有众多的感人事迹,在此我略选一、二,献给关心兰草的读者。

在红二十五军的影响下,兰草贫苦农民参军不少。那时参加红军,不像现在戴着红花,敲锣打鼓,光荣入伍,在当时怕连累家人都是秘密参军的。在兰西村小杰士沟林浪沟口,有一男青年叫刘女子,想参加红军,家有六十岁老母,不能脱身。一个夜里,他点上松明灯,跪在母亲面前,把仅有的一块银元献给母亲,哭着说:“老妈呀,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求母亲多保重,儿子跟红军去了。”母子抱头痛哭而别,他毅然参加红军去了。在他的影响下,杰士沟的马谋娃、郭小号、陈光正毅然参加了红军,而且这些人一去再无音讯。

兰西村郭家村组,有一青年叫郭永祥,想当红军,因年龄小,红军不收,他虚报了年龄,当了红军。他从军后被编入七十四师五团二营三连三排,多次随部队在陕南、官坡、兰草一带活动。在他的影响下,马文龙(兰东人)、李铁柱(兰东人)、周占彪(火炎沟人)等七八个小伙子参加了红军。抗战时期郭永祥被编入八路军警备四团,任机枪连排长、连长,一九四二年入党。解放战争被编入骑兵一师,在绥远,新保安和吉宁县的战斗中分别获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一九四九年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他在骑兵方队参加了阅兵式,光荣受到了毛主席的检阅。一九五〇年,入朝作战,因骑兵不适合朝鲜战场,一九五一年回东北休整,一九五二年转业回乡务农。一九九〇年去世,去世时仅留下了三枚军功章。他的后人现定居在卢氏,但是对爷爷不平凡而又光荣的战斗生涯,从不对人宣扬,兰草人就是这样,做了不说。

在中国的革命史上,不能忘记与人民军队有血肉联系的劳苦大众。一九三五年在兰草火炎沟半岩洼住着一户姓吴的农民,男的叫吴成章,妻子叫叶占荣,我们就称他们为吴爷爷、吴奶奶吧。

一九三五年六月的一天,吴奶奶去坡下沟渠里打水,发现渠边躺了一位红军战士,身上长满了疥疮,衣服上沾了好多血,两眼流着泪水,见到吴奶奶哀求:“大娘,救救我吧,我跑不动了。”吴奶奶喊来吴大爷,二人把红军战士背回家。用草药铁犁广、黄花苗熬成水,给战士擦洗疮面,为了安全又把他送到山上看庄稼的窝棚里。

     这位战士身体复原后,吴家卖了养的猪,买了几十斤盐,送了一根盘子称,让红军战士化妆成盐贩子,让吴奶奶的儿子吴天民送他到兰草柏树坡走了。

一九四七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吴家爷爷奶奶刚睡下,突然听到敲门声,爷爷打开门,一位战士跪在地上给爷爷磕头:“我是八路军,才在寒山沟大麻荫打了仗,人被打散了,找不到队伍,我也不知道往哪里去,让我先在你家落脚,有吃的给弄点。”吴爷爷赶紧把他拉进屋里,奶奶给他做饭吃,然后把他送进山上的草庵子。

 过了十几天,这位自称叫吴云的战士要走,吴家给他换了身便衣,吴爷爷的儿子吴天民送他到兰草香椿凹的地方走了。

一个月后,敌人风闻吴家救了八路军战士,并从吴家搜出八路军战士换下的衣服和没有带走的手枪,敌人把吴奶奶绑住吊在树上打,追问八路军战士的下落。奶奶一口咬定东西是在山上拾的。后来敌人见没有证据,就放了吴奶奶。

建国后,在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一些人把吴天民叫到大队部,参加学习班,追问他把吴云送到哪里?谁见了,谁能做证明?吴天民说:“老天爷呀,那时送人是偷偷摸摸的,还敢让人看见!”因为没有证据就过不了关。

 在这同时,那个吴云也受到审查,追问他:当年掉队跑到哪里去了?枪交给谁?怎么归的队?吴云记不清地址,提供的地址是洛南火炎沟,而此时吴家己从火炎沟搬到兰西杰士沟。从洛阳来的外调人员在陕西洛南没有找到,从地图上看到火炎沟在卢氏兰草,他们到了兰草火炎沟,找到支书张振山。张振山把他们带到兰草大杰士沟,找到了吴家奶奶,这时吴爷爷己去世,吴奶奶才说清楚,那支手枪被敌人搜去了。

 外调人员做了笔录,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救助八路军战士的事才得以澄清。

过了一个月,吴云给吴奶奶来了信。吴云的真名叫齐伍云,在洛阳拖拉机厂担任领导工作,吴云的信写了五页,说了许多感激的话,并说还要来看望吴奶奶,还寄了六十元钱,一丈二尺黑花尼布。那封信吴奶奶让孙子吴运东保存,至今还保存在箱底。

 吴奶奶的孙子比我大两岁,已快七十岁了,每当有人向他问起这个事,他就会说:“有这事。”然后忙着干活,兰草人就是这样,居功不傲。

写到这里我就想,吴奶奶一家人在那个年代对革命也没有多深刻的认识,但是认定这些不顾生死的战士干的是对人民有利的大事。所以老太太怀着慈悲的心肠,不顾个人安危,救助这些战士,吴奶奶的事迹印证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同时让我想到在和平时期唱点高调,是很平常的事。而在敌人严酷的统治下,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掩护伤员,需要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情怀!这就是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人民军队融合在一起,才推翻了蒋家王朝,使中国获得了新生。我虽然没有见过吴奶奶,但我作为兰草人,借此文向兰草数不清吴奶奶式的人物,向郭永祥式的老战士致以敬意!

红二十五军在兰草播下的火种,深深影响了兰草人,唤醒了兰草的有志青年,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他们的足迹走遍祖国大地,他们的鲜血洒向大江南北。在此,我依据有关史料简要摘录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1 曲虹,原名曲黑子,一九三八年九月十六日与同学贾维钧、杜书印(兰东人)韦学仁(兰草人)徒步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投奔八路军,正厅级退休。

2 杜森林(兰东人),十七岁参加新四军五师,后在西藏平叛立二等功,现离休。

3 张风安(安坪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北京市房山区公安局长。

4 周冠群(安坪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信阳地区副专员。

5 杜书印(兰东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在山西牺牲。

6 马周子(火神庙人),一九四七年参军,一九四九年牺牲。

7 高玉森,新四军地下情报员,后因身份暴露,与其子高喜振同时被敌人杀害。

8 员树泰,员树春(兰东寒山沟人),因为是农会主席,队长。一九四七年十月,兄弟二人同日被敌人杀害在兰草穴沟。

……

我细观兰草籍的烈士,还有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如兰东的郝长命,就战死在上甘岭。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一个个有名有姓的烈士名单就在我的面前,他们是兰草最英雄的人!还有非兰草籍的革命烈士牺牲在兰草又有多少?就难以记述清楚。历史的车轮,革命的洪流每前进一步,就有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倒下。

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日,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的郭述申同志,在陕西省纪委书记孙红德、陕西省军区副政委陈效真、商洛行署专员的陪同下,回访兰草。已七十八岁高龄的郭老在警卫员的搀扶下,手柱拐扙,手搭凉棚对兰草街前后左右瞭望一遍,自言自语道:“噢……这就是思念已久的兰草……啊!兰草,我又来了……”转身对随行人员说:“老样子没有多大变化……那棵老槐树呢?还有那口井……走,先到军部看看。”

郭老在一行人的陪同下,缓缓走进了当年红二十五军军部的小院(关帝庙)。考虑到郭老旅途劳累,先扶郭老走进临时布置的休息室兼座谈会会场里休息。这时当地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听说当年的老红军回来了,个个惊喜异常,围了上来,看望郭老。郭老咪起眼睛,拉住老大爷老大娘的双手,握了又握,嘴里不停地说:“还认识吗?……四十八年了啊……”大爷大娘一个个眼里流淌着激动的泪水,和郭老这位老红军,像久别的亲人一样,你一言,他一语,也不顾郭老的劳累,便话起了当年。(这段文摘录自裴喜敏老师的遗作《铁锁关下播火人》)

郭老的到来,参加会见的有官坡公社书记崔忠信、兰草中学校长裴喜敏。至今让我奇怪的是这么重要的会见,没有见卢氏县的领导。

 郭老回京后,与陈先瑞(原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联名给国务院写信,证明卢氏老区的存在,对卢氏申报革命老区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再后来红军将士的后代纷纷踏足兰草,寻访父辈们战斗过的足迹。他们为兰草学校的建设捐款捐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今兰草的古关帝庙,己修葺一新,做为红二十五军军部的纪念馆,二〇〇六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兰草常常可以见到身穿红军军服,一队一队来军部参观的人,他们表情凝重,在播放着红军歌曲的乐声中缓缓走进关帝庙,参观瞻仰。

这个纪念馆我去过多次,我觉得馆内布置的内容应该另设一块板面,把红军在兰草的影响加以宣传,把兰草人民为了革命可歌可泣的事迹加以宣传,釆集兰草籍烈士的遗像遗物,收集革命者和支持革命者的遗物遗像,配置文字,装挂在纪念馆,供人瞻仰。同时大力推介红色品牌,如红军鞋(草鞋)、红军帽,供参观者购买纪念。在接待来访人员的饮食上,应多以地方传统名吃为主,如当地的豆腐宴、十三花,餐桌上再来一小盆“连根捣”,哪怕每人来一小口,纪念过去,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铭记过去,更坚实地走向未来。

在兰草整体红色文化还要提升,大小餐馆少来点“招财进宝、恭喜发财”的字画,要提高文化内涵,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接下来在解放战争时期,兰草人民坚定地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仅被敌人杀害的农会主席就有三人,可见当时斗争的惨烈。兰草人民没有被敌人的残暴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倒下一个,站起一大片。

再说兰草街,街道不足五百米长,却出了众多的干部,活跃在权力的舞台上。从兰草走出来的干部都能秉持兰草人忠实、克勤、克俭的本性,牢记公仆本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兰草街这种密集出干部的现象,在全卢氏县也可称为奇观。若把视觉从政坛移开,放眼望去,在卫生、教育、金融等各个行业都有兰草籍的精英人士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放眼全国,北京、上海、广州、郑州、西安等都有兰草人的一席之地,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着兰草优秀儿女的身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最可称道的是兰草籍的寻常百姓也敢勇创天涯,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兰草一青年到了新疆某地,发现当地人爱吃肉,当地没人做烧鸡,这位青年就从烧鸡做起,填补了当地烧鸡行业的空白,十几年过去,已身价不凡。而今兰草人在西安开宾馆的,开超市的不少,单从他们回乡时给人敬中华烟那种夸张的动作,足以说明他们的财富远超小康水平了。

我静下来常想,兰草这块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并不富庶的小邑,何来人才济济?究其原因,皆因兰草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乡村教育家。

从兰草街向南行约一公里,有一堂门庙,庙傍小土坡的山脚下,有一碗口粗的清泉,淙淙流淌,泉水甘冽,过去是水田的水源。水田环绕的村庄叫后坑,这个村庄背倚巍峨的云架山,村庄前是开阔的农田,隔河与寺坡塬相望,在兰草是数一数二的好地方。庄里居民多以高姓为主,后坑的高氏家族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乡村教育家——高维极先生。高维极,字峻哉,生于一八八六年,卒于一九五八年,兰草兰西后坑人士。先生家颇小康,早年求学于陕西省省立高等师范学堂,也就是陕西师大的前身。一九〇九年十月,先生接受了民主进步人士邵力子的教诲,深受影响,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师范毕业后被分配至陕西省安康县立师范任教。时值天下新旧变革,军阀混战,先生投笔从戎,在刘学亚部当文书。先生目睹民生凋蔽,百姓困苦,先生虽自身收入颇丰,自感与社会无益,便毅然去职,返回故乡兰草,立志办学兴教,传播科学思想,改变山区面貌。

高姓为兰草望族,早先在兰草沙梁办有一所义学,经费由高氏支付。教学内容为四书五经,高先生认为四书五经不能启发才智,阻碍新思想的传播,于是他把私塾改为初级小学,课程改为国文、算术、常识、体育,还聘名师任教,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学风为之一新,声名远播。不仅兰草学生,还有洛南、官坡学生也慕名来此求学。先生自任校长,管理学校事务,还亲自上课。现在走遍卢氏县恐怕也找不到一位陕西师大的毕业生在乡村小学当校长,并且亲自任教,但是在一百年前的兰草却是事实。

先生办学期间因匪患袭扰,一度停办。后匪患稍靖,先生将学校迁入兰草关帝庙,这就是兰草中学、小学的前身。因校舍不足,先生与地方开明人士商议进行宣传募捐,又扩建四间教室。先生的义举触及当地劣绅与地痞的利益,被五花大绑赤足拉在雪地游斗,先生被迫出走。

后在地方进步人士的呼吁下,先生又返乡办学。他多方筹集经费,使兰草小学初具规模,学生扩大到二百余人,教职工增至二十余人,是西南山最早较为大型的完全小学。

先生办学不仅抓教学质量,还能紧跟时代步伐。在抗战时期,他办墙报,书画展,成立学生曲剧团,演出抗战剧目。受其影响,不少学生投入革命。如兰草的曲虹、韦学仁等学生步行至西安,投奔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建国后成了党的重要干部。

一九四一年,陕州专员欧阳珍来卢氏视查,扺达官坡,先生迎至兰草视察。当专员看到大山深处,豫西边陲,竟有如此校容整洁、质量优秀的完全小学,深感惊异,倍加赞赏。

一九四五年,日军窜犯卢氏,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部给兰草加派一批粮款。此时镇公所已不能正常办公。军队直接入户征收,到处绳捆鞭打,追逼讨要。先生见此惨状,串连各保群众齐心协力,一齐抵抗,军队见众怒难犯,无奈放弃。先生救民于水火,深得民众爱戴。

 由于先生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故深得民众拥护。解放后,他虽然是地主身份,但是被选为镇人民代表。高维极先生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率先兴办新学,启智克愚,呕心沥血,倍尝艰辛,屡受挫折而不悔,殚精竭虑志不移,造福后代,泽被后世。先生人品高洁,才华横溢,光明磊落,品质卓异,乡人敬仰。不仅为兰草一地,也为附近县乡培养了大批文人志士。建国后兰草人才辈出,皆先生春风化雨,泽被乡梓之力也。(本段史料摘自《古县风情》)

纵观中国的历史,每当社会发展的大变革,大转型时期,首先觉醒的就是知识分子。一个乡村也是这样,兰草广出人才,就是得益于高先生开社会风气之先,文化先行一步,使兰草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的机遇就抢先了一步。

而今,我己成老翁,闲暇时,我策杖登山,当我立于高山之巅,极目四顾,遍地稼禾,四野苍山,薄云淡淡如烟,河水澹澹如带。不由我思絮万千,心浪如潮,仿佛我的灵魂离开了我的躯体,幻化成幽兰墨叶,随风摇曳起舞。我望着逶迤连绵的山岭,婀娜多姿的绿树,不由得放声呼唤:大山,你能告诉我兰草的过去吗?山川无应答,只有低风拂面,日暖花艳。大山也同兰草人一样质朴厚重,唯见漫山青翠,任你观赏,任你解读。

我低首思索,兰草的红色资源,如果能与当地的民风民俗,自然风光揉和在一起,当是一道大餐供人享用,使兰草成为现代最美最可赏之地,可去之处。当以高楼大厦立交桥为标志的现代文明正在以势不可挡之势横扫中国的城市,乡村也经不住诱惑,正在沦陷,古民居首当其冲,土房屋已不堪一击,取而代之的是一层或两层水泥房。生活在狭小空间的人们,思维在萎缩,也就出不了大器的诗人,偶尔小文人写首诗,像重病号的呻吟声。到了周未人们能去的是城市的园林,那园林虽是匠工们穷其奇思妙想而建,但是与旷野的乡村美景一比,不过是笼中鸟,井底蛙。

挤压在城市的居民,已被单调的城市生活弄得烦燥不安,似乎连灵魂的安放之处都难寻觅,于是人们把目光又转向了古建筑,才有了平遥古城、内乡县衙、陕州地坑院的大放异彩。我不由自主地设想,若把兰草集红色文化、当地民风民俗与冠绝豫西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开发出旅游场所,供人游玩。我知道要完成这一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同时这也正是兰草的可爱之处。若把兰草比做佳丽,她还是一位不知梳理涂妆的村姑,即便是回眸一笑,还是那么真切,动容。

 
  热门·推荐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
2024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8周年的日子今天让我们再一次...
·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现身云南昭通
· 中国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四年近40
·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案件10
· 安徽一起杀人案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 七旬老娘上访二十五年为冤死儿子讨公道
  点击·排行    
辽宁省民政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方守义被开除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歌行体】老太骑行走天下(外一首)
人民有权监督
最高法明确国家赔偿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相关问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案件10
安徽一起杀人案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七旬老娘上访二十五年为冤死儿子讨公道
中国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四年近40
陕西西安市卢氏商会成立
  热门·图文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
陕西西安市卢氏商会成立
医师法3月1日施行!我国医师队
游抱犊寨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人员查询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中西部法制网 www.zxbfzttv.com 电子信箱:zxbfzw@126.com主管; 中国大江传媒集团 版權所有:中西部法制 不得複製或轉載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prior permittion 京ICP备17018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