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聚焦 | 社会 | 法治 | 透视 | 反腐 | 咨询 | 公益 | 旅游 | 维权 | 案例 | 关注 | 说法 | 财经 | 万象 | 信息
民生 | 环保 | 安全 | 教育 | 医疗 | 保健 | 房产 | 科技 | 人物 | 网评 | 来信 | 视点 | 论坛 | 书画 | 文化 | 文史 | 访谈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
网站公告:   今日天气: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内容  

【随笔】从浮躁中走出来

发布日期:2022-02-07  查看次数:7236 来源:兰州  作者:陈仁川

 
 
 

     连续听午夜方慧主持的参与性节目——《午夜温馨》,为这档栏目的温馨和参与所感动。不知为什么,繁闹的市声让人多几分浮躁,只有夜深人静时,还能觉出人的本真,还是七情六欲的凡人、俗人,还是要面对现实,多一些理性。从浮躁中走出来,自己何尝不是应该如此。

    在浮躁面前,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文化人何以也坐不住了?不但是我,也是同类的一群知识分子,亦不知所措,希望在剧变的时代做点什么。

    上世纪九十年代,应该是改革开放又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春天的故事那个优美而充满激情的旋律中,整个社会仿佛被千军万马掀起的商海波涛所振动,所有人一夜之间都似乎可以弄潮

     从来多少有魏晋之风的知识分子也坐不住了,过去相聚高谈阔论无非是学问一年类并不直接与经济相关的玩意;忽然有那么一天,他们竟然一起想到下海,于是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企图一改昔日空谈之弊,一个个挖空心思地打起了发财的主意,正如当时风靡一时的《废都》中的一个著名的用语——泼烦,正好形容那种浮躁的心态。

     1994年,朋友之间凑在一起,免不了议论如何体现文人同样也有商业价值,于是有人想到翻译一部外国动画片,让有实力的厂家在上面做广告。大家听了立时兴奋起来,说话间居然七嘴八舌地算起能挣多少钱。惹得在场的几位夫人大笑不止,你们钱没挣上,先花起来了!后来,我们当中的一位剧作家自告奋勇,带了大家集资的路费去南方联系企业,指望拿到启动资金,以便制作一个连续剧。虽然我们并没有人真正把心放在这上面,毕竟又希望做成一件证明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大潮的事。不久,传来四处碰壁的消息,去的人脸皮太薄,又根本没有公关经验,悻悻而归,大家的集资等于交了学费。从此,我们再没有继续这样的研讨,结论还是干自己能够干的吧。

    那一年,我每天午夜听一个电台的新栏目《午夜温馨》——当时应该是一种很新鲜的、与听众互动的谈话节目。我希望听到社会上年轻人在想什么、人们在关心什么,对自己写报纸言论肯定大有裨益。这样就有了《从浮躁中走出来》这篇东西。13年后看了看,还是能一下子会想到那个年代。

从浮躁中走出来

——听《午夜温馨》有感

     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的《午夜温馨》节目,重在听众参与,每晚十一时至十二时,电话热线铃声不绝于耳,男士女士表达心声急切心情随时可感。主持人方慧用温柔动听的话语,使每一位热心听众从中得到一份温馨。的确,告别了一天喧嚣的市声,让躁动的足音平静至消失之后,人们需要回到生存必须面对的食色之类的本性或基本问题,研究其意蕴,一次次地认识和找到自我。

     笔者已届天命之年,然对生活始终保持着近乎青年人的关注,每每听完《午夜温馨》,仍要在心里重复一番年轻朋友提出的困惑着他们的问题,以及热烈讨论的内容,如说:我爱上了一位姑娘,却得不到相应的感情;我和她热恋至深,而双方父母均表反对;我有了心中的白马王子,他又同昔日女友重温旧梦;我与大自己若干岁的女人有了纠缠不清的情结......诸如此类,夜夜都有新面孔,概括言之,核心亦不外乎爱与情二字。这永恒的、永远新鲜的古老话题,在作静夜思的时候,使你不得不在面对喧嚣的、大海波浪般的现实时,极力渴求捡回一两个属于自己的感情贝壳,重新品味人生百态,为别人也为自己想想人类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些年,中国大地到处是浮躁得不知所以的人与事,如贾平凹在《废都》开卷就用泼烦二字形容书中人的心态,这是陕西方言,其意大概是心烦意乱、无法克制或活得不耐烦,又找不到化解的办法。中国人历来依照孔孟或老庄哲学装扮自己,还有一类人信奉佛学;到了现代,马克思主义每日每时影响着人们,常常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分析、认识和把握人和世界的基本问题。随着商潮泛起,涛扑面,沉闷已久的华夏民族,忽然意识到一个巨大到足以改变命运的历史机遇来临,生存还是毁灭,如此严肃的莎士比亚式的问题摆在中国人面前,为生存、求发展的主旋律,像激昂的进军号,重新唤起中华民族的危机感和奋进心。带着历史文化遗产烙印和当代起伏不定的思想所影响的各个生活层面的人们,几乎同时来到一个大潮汹涌的经济领域,其新奇、粗犷、阔大且变幻无穷,涤荡人生的冲击都是闻所未闻的。一时间,大有容不下三尺书桌之感,被大锅饭养得虽不富态倒也温文尔雅的干部公民、习惯了安步当车、于清贫中做学问的失却锐气的知识分子、充满对未来梦幻、天天探讨如何适应环境的莘莘学子,竟一起躁动起来,泼烦得困惑,冲动着要发泄智慧和才干,这只要细细地回顾进入九十年代的前三年,上述泼烦就可了然。

    笔者十分佩服用浮躁二字为书名,贾平凹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对浮躁很发了通议论,作家借一位考察社会的学者之口说:中国历史上长期是封闭式的封建主义国家,解放以来虽然是社会主义性质,但封建主义沉淀的东西太深太厚,现在一经脱离这种封闭状态,经受商品经济的刺激而获得活力,这就像浪潮一样,一下子冲开传统生活的堤岸,向新的天地奔腾而去。在变革中,人的主体意识大大觉醒了。这位学者以为中国现时人的浮躁不安是文革后的一种社会心理,只有让它狠狠发泄一次,他的心灵似乎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正面以文学作品探索当代中国人的主体意识浮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的行为关系的,当推《浮躁》。当然,这只是一个视角,实际上,浮躁并不全然如小说言是变态心理;从主流看,这几年的人生状态,即使浮躁者也是一次难得的积极改变自我的表现,没有这浮躁,依旧死气沉沉或做小脚女人,宁静是有了,耳边也就只有老腔老调,社会归于听天由命,陷入停滞,荆棘中就永将无路可走。浮躁主要显示于各式各样的人们对于现代物质生活的欲望,首先自然是对金钱财富和改变既有生活方式的追求。在新的贫富对比的反差中,大量曾是往昔视之为罪孽的现象发生,有些是因为富裕带来的享受人生,未富和欲富无门的人接受不了,而加以斥责或急于当追富族发出一片啧啧的含怨似嗔之声;有些则游戏人生,富而不当,违法犯罪,同时给他人以不良影响,等等。对于大多数吃皇粮的公职人员而言,在变革中,不免有心理不平衡的失落感和沉重的自卑,一时失去掌握命运的信心与活力。正如电影《站直罗,别趴下》中的人事干部,对仿佛是一夜暴富的致富者于轻蔑、忌恨的同时;又悄悄地贴了上去讨好,难堪的处境造出了新型的双重人格。在社会出现的强烈反差中,年青一代更为敏感,其间躁动尤烈,刮起形形色色的追赶时髦的风来,弄得眼花缭乱,颇有腾空而起,不知此身属谁之势,长时间地不能自制,好像历史老人已然寿归正寝,祖父母乃至父母辈统统被潮流抛到了九霄云外,除我无人与子同。纷繁世事给予许多妙龄男女,以到处逢山便欲登的参与感。这几年,社会面上人情风俗变幻莫测,林林总总的花样不断翻新,使得人的精神世界随之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的报刊、影视内容,正是其形象化的折射。

     然而,在1993年前渐渐有了一种转变,浮躁依旧在,力度则减弱。款们腕们尽管别出心裁,顽强地自我表现,却已有图穷之感,未能像前些年发迹时那般引人注意,人生舞台各领风骚,这现象在41集电视系列剧《海马歌舞厅》和系列短剧《大上海出租车》里被艺术家敏锐地再现。剧中人即使是亿万富翁,亦不过是只有寻找到人间真情才觉得幸福的普通人而已。文学艺术从浮躁转向描写生活中的各式弱者,以及强者的内在寂寞、孤独,引导人们重新回到人之为人的一切基本点,如人际关系、人间真情、爱情、婚姻、家庭、友谊、尊老怃幼、精神文明、文化追求、人格锻炼、信仰、理想、人生目的等等。翻阅1993年的报纸,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倡言平平淡淡才是真、安于淡泊人生的闲适文字大大多于以往。人们似乎在一场躁动后明白了:不论世界怎么变化,归根结底还是须从实际出发,要干实事,要真实,要真诚,要创造追求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现在又回到本文开首的《午夜温馨》,这栏目曾让主持人讲异性交往中的性内容为主要表达方式;今年一改面貌以集体参与式的化解社会问题为宗旨,而问题又主要是婚恋家庭这人生最基本的支撑点,听到那么多年轻的、间或还有中年男女发表的见解,我为之感动。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找回了自信,调整了自己一度失衡的心理,走向日益有序的生活轨道,用心观察和探讨人生的基本问题。致富的队伍必然越来越大,不过这已经属于正常的生活态势,用不着因之庸人自扰,更无须浮躁不已。

    【附言.1】十多年前,社会多样和多元的眼花缭乱似的变化,使得许多人心浮气躁,找不着自己的位置;如今,应该说人们的心态有了理性的回归,开始谈理想、信仰、追求及怎样使个人更加适应现实。                                                                                            【附言.2 】许久没有听午夜广播(睡好第一!),不知道那个曾经很有社会影响的午夜温馨还在否?不论是否存在,那些没完没了的婚爱家庭人际关系的话题不会消失,也不可能消失。至于人的心态就难说了,社会和个人的浮躁,时起时伏,有时如同水流似的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有时人人亢奋起来,好像都在干大事,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停顿来不及说话...... 

在这篇博客的留言——

    苦寒书斋:如果一个人总是要等到午夜才可能得到温馨,我看这样的人一天的日子真是难得过了。时光即将流入2010年,人们的理性和冷静似乎多了一些,温馨的感觉很多人已经无须等到午夜了,只要社会还和谐,生活还安定,经济还繁荣,老百姓就会告诉记者说,嗯,咱有幸福感呢。 

    回复: 大环境中的幸福感,似乎与静夜理性思考是两回事。许多人忙忙碌碌,不知所以,且很少想什么。在个人小环境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识应该少一些浮躁。所以,现在还有许多电台于深夜谈这类问题。浮躁,这是永远存在的一种社会集体无意识,人们在其中感情起伏,只有部分人渐渐理性起来,但这时也就有新的浮躁出现了。

    春暖花开:你的文章是那么早写的,今天看来都很有现实意义,现实社会需要一份宁静和理性。平平淡淡才是真。

    crc

    人们的浮躁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而减弱而是越演越烈,因为当今对人们的诱惑越来越多了,这种情绪化的选择,表现为在没完没了的对比、攀比中总是感到不平衡,常见一类人急于求成,希望暴富,对眼前的工作敷衍了事,不断变化追求,最后一事无成。

    

    博主的文章虽是1994年写的,十几年后看并不过时,人们的浮躁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而减弱而是越演越烈,因为当今对人们的诱惑越来越多了,可能有许多人多不明白作者所说的:不论世界怎么变化,归根结底还是须从实际出发,要干实事,要真实,要真诚,创造追求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热门·推荐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
2024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8周年的日子今天让我们再一次...
·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现身云南昭通
· 中国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四年近40
·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案件10
· 安徽一起杀人案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 七旬老娘上访二十五年为冤死儿子讨公道
  点击·排行    
辽宁省民政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方守义被开除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歌行体】老太骑行走天下(外一首)
人民有权监督
最高法明确国家赔偿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相关问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案件10
安徽一起杀人案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七旬老娘上访二十五年为冤死儿子讨公道
中国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四年近40
陕西西安市卢氏商会成立
  热门·图文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
陕西西安市卢氏商会成立
医师法3月1日施行!我国医师队
游抱犊寨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人员查询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中西部法制网 www.zxbfzttv.com 电子信箱:zxbfzw@126.com主管; 中国大江传媒集团 版權所有:中西部法制 不得複製或轉載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prior permittion 京ICP备17018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