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可说是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异人”,宦海浮沉,颇有光彩,以至在他身后一直有人总结其为官的奥秘。孙叔敖“异”在哪里?一是在楚庄王时为相,三起三落;二是持廉至死,一生清白;三是死后其子无立锥之地,由优孟着其衣冠演出“死而复生”的活剧。
孙叔敖是春秋晚期、楚庄王时的令尹,就是当时的宰相,楚国最高官职。居官时办了许多对人民有利的事,秋冬时劝导百姓入山猎取禽兽;春夏时,劝导百姓下河捕获鱼虾,让人民各得便利。司马迁记载五百年前的历史时说,经过孙叔敖的治理,举国和睦,盗贼不兴,官吏无诈,人民安乐。他三次高居相位,并没有因之沾沾自喜,孙叔敖知道这是自己有才能而得到的职位;三次被解除相职,也无啧啧之言,他清楚并非是犯有什么过失而致。这位距今二十五个世纪的一国之宰,三起三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遇事无不泰然处之。
最让当时和后人赞叹不已的是孙的廉洁,毫不掺假的廉洁,他“可得百金,至于没齿,而无分铢之蓄。”就是说到老也无私蓄。这件事肯定在当时影响极大,所以才有优孟在他死后为之打抱不平演出了“真人真事”的戏剧场面,史称“优孟衣冠”。孙叔敖生前敬重敢于直言的滑稽艺人优孟,预料死后儿子一定会贫困不堪,临终时对儿子说:你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可以找优孟。孙叔敖在世时,顾虑的是身后事,不过仅寄希望于一个以诙谐为伎的优人,可见令尹先生没有多大为私的欲望。
后来,优孟果然为朋友做了该做的事,选择楚庄王做寿的日子,穿戴孙叔敖的衣冠、以孙的言行举止去见楚王,满堂皆惊,以为“宰相”复生。楚王又要拜相,优孟卖关子说要回家与妻子商量,三日后,优孟登堂用孙妻的口气讲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总结了此前的为官至理。“她”说:“千万不要做楚相,例如孙叔敖,靠忠贞廉洁治楚,楚王才有今天的霸业;可他死后,儿子需打柴维生,无隔夜之粮。做楚相如孙叔敖,不如自杀!”然后,优孟唱了起来,大意是:“贪污无行的做官有余财,因为他们不知耻辱,所以死后家室富有;可是,又担心活着时受贿获罪,被杀还遗祸家人。所以贪官不可做!那就当廉洁的官吧,结果像孙叔敖持廉至死,妻儿贫穷难以糊口,清官亦不可做啊!”一番话说得庄王无言以对。
孙叔敖为相时,在贪廉之间一定经过对比性的取舍,遂坚决选择了走清官之路。据汉代刘向《说苑》,孙为令尹,众人祝贺,有穿粗衣的老者告诫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他居高位果然做到谦虚、谨慎、不贪。但清官之路不是容易走的,封建王朝的官员俸禄并不丰厚,明代大清官海瑞当县令时,为老母做寿,只能买两斤牛肉做菜;唐代理财能手刘晏,死后被抄家,仅“杂书两车,米麦数石”。清廉者虽为百姓拥戴,却未必讨帝王欢心,更因与贪赃枉法执权柄者对立而同后者成为冤家对头。“优孟衣冠”的内容,展出了清官死后公众对其评价,有道德的,也有经济的。做清官固然好,但作为上层统治者不仅要将清廉作为政治体系择官的标准;还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即如何养廉,保证其生活的必需,妻儿家人在其死后也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孙叔敖的实事,经优孟巧妙的仲裁,应该看作是古代较早以形象对照贪、廉两种为官之道的典型例子。这种对照即使在今天也还发生作用,是贪是廉?自古就不仅仅是认识问题,因为答案从来明确,它主要是一个愿不愿意实践廉洁的问题。优孟时代将这个问号打在史书上,然而世世代代,清者未见其多,贪者未见其少。到了二十一世纪,历史掀过了数十朝代的今天,仍然开展着反贪倡廉的斗争,可见这问题绝不是单靠道德评价能够真正解决的。
孙叔敖之廉可以说是彻底的,楚庄王看了“优孟衣冠”后,要给孙的儿子封地,儿子的话令人意外:“父亲在世时说过,死后如有赏,只能是土地贫瘠之处。”孙对儿子的遗嘱,说明他看到只有安贫持廉,才能解百世之忧,而现实告诉我们,历史上贪吏不可为而为之;廉吏可为却不可为。可为与不可为的尖锐矛盾,结果是“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矛盾与反差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从事实方面困扰历来的从政者,演出了无穷的悲剧、喜剧和闹剧。
温习孙叔敖的从政史,今人仍可受到启迪。贪与廉,就其各自取向在历代并无质的不同,都是手里有权或有职务之便时,如何对待物质利益的问题。贪则伸手;廉则自律。只是后者靠观念的强化控制,乃不断提高修养和克制私欲的结果。前者随心所欲,权力私有化、商品化,从而导致腐败。当贪贿成风,腐败公行,往往诱发社会动乱。在一个社会处于进步和发展时,反贪肃腐是可行且有效的;反之,则虽有刚介廉洁之士和几个皇帝下诏惩贪,也只能做做样子罢了。研究贪与廉的历史演变,可以深刻了解根于政治与体制的这一问题,在不同时代究竟是怎样此消彼长和对待处理的。
至于,现代的贪腐之辈,其蔓延更有其绝招,出现了大批“裸官”,留下自己一人继续当官,平日甚至高调门地喊反腐倡廉,却不动声色地将妻儿悄悄地送到国外,享受其贪贿等等不义之财。还有一批捞得盆满钵满的家伙,表面廉洁奉公,一尘不染,暗地里将赃款通过种种途径藏到国外银行,有的则默默地藏于室内夹层或地下金库,平日摆出仅靠工资,甚至显出寒酸样。随着加大反贪力度和对逃匿海外的贪官发出红色通缉令的抓捕行动,国人眼前看到了一大批贪腐之徒的丑恶嘴脸,无不叫好,但人们并不以为严打下的贪腐已销声匿迹,公众普遍认识到这是长期的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关乎国之命运的斗争。为此,还需要更严厉的措施,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