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运城市稷山县马村青龙寺博物馆,高高耸立着一座古碑。它不仅记载着主人生平业绩,还是现代司法干部借鉴的一面镜子。
这是一座神道碑。碑主人叫姚天福,生前曾任元朝的监察御史、刑部尚书、按察使等职。
天福死后32年,即元统元年(1333年),元惠宗诏命为姚天福在稷山县路村庄祖茔树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丰功伟绩。
1970年,此碑由稷山博物馆从路村庄移至青龙寺,实施异地保护。
全碑由碑额、碑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总高516厘米,重17吨。碑额上有二龙盘顶,栩栩如生。碑座是一头正卧的龟趺,头部高扬,两眼圆睁,裸露着10颗锋利牙齿,尾部蜷曲着粗壮尾巴,虎虎有生气。碑身四面严严实实刻着4884个楷书阴字碑文。字体较大,见方4厘米,据传是赵孟頫所书。
碑文翔实记载了姚天福任职40余年间,“摧强扶弱,理冤肃化”的事迹。《元史》也将他与汉朝的汲黯、宋朝的包拯相提并列,可见名气与人气相当高。
犯颜直谏
姚天福(1229-1302),字君祥,祖籍绛州稷山县(今山西稷山县南阳村),至1264年,姚天福以过人才识被推举为怀仁县丞,开始步入仕途。
至元11年(1275),姚天福任监察御史期间,当时朝廷规定大臣上朝奏事均可穿便服。突然有一天,姚天福却穿着朝服,抱着笏板,直面世祖,冒着杀头危险,弹劾当朝丞相阿合马的罪状,群臣无不惊骇相顾。因为阿合马从中统元年(1260)起就被拜为中书平章政事,主持财政已经二十多年,他曾通过兴办铁冶、铸造农器官卖、增加盐课、搜括户口、推行钞法、籍括药材等措施,为元廷聚集了大量财富,深得世祖宠信。现在,元廷对南宋的战争尚未结束,军费开支仍然浩繁,忽必烈仍需倚重阿合马的理财能力,因此,众朝官都为姚天福捏了一把汗。
没想到,元世祖立即召阿合马来对质。阿合马也企图在劾奏不准后,置天福于死地。天福拿出提前调查写好的阿合马24条罪状,高声宣读了三条,忽必烈就震惊地说:就凭这三条已斩首有余,何况还有别的。世祖当即赐天福为“巴尔思”(蒙语,即老虎),以表彰他刚正不阿、不避权贵的如虎精神。
姚大福果然不负“巴尔思”的称号,此后多次奏揭权臣、皇帝宠臣的不法行径。
大名府太守小甘浦,是世祖的宠臣,有恃无恐,作恶多端,气焰十分嚣张。御史台派人查办,反被殴打侮辱。世祖命天福查办,他微服私访,很快掌握了小廿浦敲诈勒索、强奸民女等十七大罪状,乘其在花街柳巷寻欢作乐之际,一举将他捉拿归案。谁知,还没来得及审讯,小甘浦已贿赂了姚天福的上司——侍御史安兀失,被无罪释放了。放出来的小甘浦不思悔改,竟然骑马到御史台前破口大骂。姚天福趁机再次将他逮捕,并从他身上搜出行贿安兀失的证据。带着这些证据,姚天福奏请朝廷从严惩治,并追究安兀失的受贿罪。元世祖偏爱小甘浦,有意赦免,但姚天福谏曰:“太祖成训还要不要?”忽必烈觉得姚天福讲得有道理,最终小甘浦被斩首,受贿的侍御史安兀失也被罢官。从此,姚天福如虎的名声更是传遍了京城内外,大小贪官无不惊怵,百姓们则纷纷拍手称快。
刚正不阿
姚天福在任御史大夫和按察使期间,疾恶如仇,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至元18年(1281),他任湖北道按察使。辽东宣慰使阿老凡丁,贪污军粮一万石被发觉,朝廷下旨调天福查办,他查得证据后,亲自到阿老凡丁家将其逮捕。阿老凡丁见势不妙,遂供认了罪行。阿老凡丁见了裕宗,哭着说:姚天福拘审我,就像捆绑猪一样。裕宗说:巴尔思无滥用刑,是你罪该应得。至元26年(1289),天福复任淮西按察使。中书右丞宣慰使昂吉儿,与其子昂阿秃在淮西贪赃逾万。此地有大盗7人,与昂吉儿父子勾结,为非作歹,长时间没人敢治理。天福到任不久,很快逮捕了这7个大盗,缴获了其凶器,将其全部杀头示众。同时,向行台弹劾昂吉儿贪污罪,搜查出他藏匿的黄金,没收了其全部财产。昂吉儿只得低头伏法,受到应有的惩处。从此,淮西大治,贪官污吏提起姚天福无不闻风丧胆。
对民间的一些案子有些昏庸无能的官吏不经调查研究就草草结案,对此,姚天福也进行了整治。乐城县有位过路的商人在旅馆内被杀,县吏便主观臆断是店主人隆氏父子三人谋财害命,采取逼供信,让其供认。此案三次上报,姚天福都提出怀疑,但县吏不肯改正。经他亲自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冤案,便采用“以假诱真”办法,在德兴抓获了真正的凶手,释放了蒙冤的隆氏父子,还处置了昏庸的县吏,受到群众欢迎。
断案如神
在包公审案和狄仁杰审案中都有过铁钉案,其实,最早的铁钉案来源于元朝,判案者就是姚天福。
姚天福出任山北辽东案察使后,武平路武平县刘成暴死,他的弟弟刘义告官,说嫂子阿李与建州王怀私通,怀疑是嫂子害死了哥哥。县令丁钦虽然觉得此案蹊跷,但让人开棺验尸后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案子报给姚天福。姚不相信找不到证据,便给了丁钦三天期限再查案。
回到家,丁钦妻子韩氏见丈夫十分苦恼,便问清事件始末,与他分析道:“死者头盖骨的顶骨中说不定有异物,可能是被药物涂抹,不好分辨而已。”
丁钦再次开馆,打开顶骨一看,果然留有三寸铁钉。姚天福得知此事后有了疑心。便让丁钦找来韩氏,问她:“你能辅佐你的丈夫,真是不错,你跟着你丈夫多久了?”
韩氏说,“我是莱州人,前夫是李汉卿,汉卿死后无依无靠就跟了丁钦,有半年了。”
后,姚天福派人问清埋葬李汉卿的地方,专门派人去验尸,果然发现李汉卿的顶骨内也有一根铁钉。原来,这是一宗案中案,韩氏的前夫,也是被韩氏用铁钉钉入头骨而致死的。
处处为民
至元二十年(1283),姚天福任山北辽东按察使,境内发生了虫灾,老百姓纷纷弃家外逃谋生。姚天福亲自带领群众,一方面捕杀蝗虫和蒿藜虫,另一面开仓赈灾,让老百姓度过难关。之后,他又教育农牧民改畜牧游猎为业为农业为主。期间,他教当地民众积极学习农业技术,并设立学校,聘请教师,使当地老百姓日益富裕,朝廷“诏颂其制,为天下楷模”。
至元二十六年(1289),姚天福任平阳府尹。姚天福带领农民引平湖水灌田、鼓励植树造林,增加农民收人,减轻农民负担,民力逐渐复苏。老百姓十分感激,为他建祠堂,刻石碑歌功颂德。
贞元年(1295)6月,姚天福任真定太守。期间,隆福太后准备上五台山作佛刹,征集当地老百姓到五台山大兴土木。当时正值麦熟季节,农民正忙于收麦。姚天福便冒着罢官杀头的危险,制止了这一行动。老百姓感激涕零,拍手称好。
姚天福系唐朝名宰相姚崇之后,外翁赵泰是进士出身。长期在这“书香门第”环境中濡染熏陶,自然懂得要为老百姓服务。尤其是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
事情是这样的:
早在姚天福初任御史时,其母就告诫他:“古人说公而忘私、你为臣子。应当竭尽忠心,恪尽职守。不要担心我,即便会像王陵的母亲那样,我也会觉得虽死犹生。”元世祖忽必烈听闻,曾感慨地说。“巴尔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姚天福听从母教,一生为官洁身自好,不贪图功名利禄,多次拒收贿赂,甚至连应得的奖励也婉言拒绝。弹劾阿合马之后,忽必烈曾想厚加赏赐以表彰他的忠诚,姚天福却说:“臣处在弾劾人的位置上,唯恐辜负了职责,怎敢贪图丰厚的赏赐!”他的这种不谋私利、光明磊落、无所畏惧的崇高品质,深受时人赞誉,并命董文忠将此话写在史书上。
元大德六年(1302),姚天福病逝于大都,终年七十三岁。时人有感于他的高贵品质,说:“骨鲠有为,始终不改操行的人中,姚天福当为第一!”元世祖忽必烈常把姚天福比作当朝的魏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