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7000年前),燧人氏之子,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为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神合并,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风姓,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国上古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陈地,封禅泰山。他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还创造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神话传说。
伏羲出生的传说
伏羲的母亲叫华胥氏,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
一天,她去雷泽(今山东省菏泽市)郊游,途中发现一个巨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把自己的脚踏在大脚的脚印上,当下她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她就怀了孕,而且一怀孕就是十二年,后生下一个蛇身人头的儿子,叫“伏羲”。
伏羲出生日期是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都有在这一天祭祀伏羲的风俗。
他的处生地是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汉书》记载:“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因此,“羲皇故里”在天水无疑。
滚磨成亲的传说
在少室山之阳,从少室山茶仙泉,顺着茶仙谷向南走百米余的东侧绝壁上,有一对神似男女接吻的石头,叫“人祖石”。
传说,“人祖石”是伏羲女娲兄妹滚磨合婚、繁衍人类留下的化身。
那时,混沌初开,大地上到处都是山川河海、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及其邪魔外道,就是没有人类。
一天,玉皇大帝对侍奉自己的伏羲与女娲(龙王的儿女)说:“天地之间,本应有天神、仙灵、人类、动物、饿鬼、地狱供六道轮回转化。而今天的天地之间却缺少了人类之道。现在,我请你俩到天地间去,在那里合婚成亲,繁衍人类。”
伏羲女娲却以同胞兄妹为由宁死不从。玉皇大帝接着说:“为了繁衍人类,恢复六道轮回,让你们合婚成亲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也!”
“如何验证这是天意?”
“你们分别站在佛头岭和观音岭上,各自向下滚落一块磨盘石。如果两块磨盘石滚下山后合为一体,这就证明此事符合天意。否则就不合天意。”
他们依照玉皇大帝的意见而行,果然,磨盘石各自滚下山后落到了一处,并合为一体。于是,伏羲与女娲两兄妹就顺从天意合婚成亲,意在繁衍人类。
伏羲女娲完成“繁衍人类”使命后,又将肉身化为夫妻接吻的两块石头,留在从少室山往南的东侧绝壁上;而真身却化为神仙伴侣而幻游在天地之间,保佑人类繁荣昌盛。为了纪念伏羲女娲合婚成亲繁衍人类的功绩,人们称这两块石头为“人祖石”。
伏羲的主要贡献
传说中的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智者之一。他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于是,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一)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
远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就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封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
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第一个具大贡献就是发明了这个八卦。早在十七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一九八四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八卦中的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还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二)他教民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便成了家畜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他还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从此起源,绵延至今。
(四)取火种。后来,有人发现如果拿一块又硬又尖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上使劲钻,就会钻出火星;让碎石猛烈相撞就会产生火花。人们这才开始“钻木取火”,“保留火苗”,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
(五)伏羲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中国中医药学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内容,这一学说也是中国中医药学创立形成发展生生不息的源头,而这一学说就是伏羲创立的。
伏羲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孕育了“天人合一”“阴阳合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观,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之根和安身立命之圭臬(guinie)。在历史文献中,中医药学术流派最早可考的分为三个流派:第一就是从伏羲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为一派;第二,由黄帝,岐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总结成《素女脉诀》为一派;第三,由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百草经》为一派。
《帝王世纪》有云:“伏羲氏……乃尝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妖王焉”。
(六)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
(七)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了乐曲歌谣,如《驾辨》曲子等,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八)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伏羲庙祭祀成风
为了纪念伏羲,中原地区建有不少伏羲庙(或伏羲台),比较有名的有淮阳县的太昊(伏羲)陵、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的伏羲庙、泰安泰山庙的伏羲庙和河北新乐伏羲台。尤以淮阳县的太昊陵规模宏大,系中国名陵之首。
淮阳县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已有3000年,占地875亩。全陵共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
历代帝王51次御祭,新中国成立后,威严有加的朱镕基等,也去太昊陵谒陵,还题写了“羲皇故都”的匾额。
民间祭祀已发展成为一种祭祀文化,绵延千年历久不衰,据不完全统计,仅初春时节,周围五省数百县市农民就云集进香,日均20万人之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