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英先生《抗疫散曲五百首》欣赏
高怀军
马骏英先生《抗疫散曲五百首》出版,读之令人振奋、令人欣喜。
喜在曲如其人,淡雅平和,满面春风。喜在韵律舒畅,言辞精炼,蕴蓄悠长。喜在人和曲都那样朴素亲切,没有架子,没有做作,没有故作高雅,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平淡质朴,清纯自然,阅读欣赏中让人心潮澎湃、激情焕发。
马骏英先生采用散曲小令这种体裁,记录这场突如其来、前所未有的抗疫斗争的艰辛历程,展示中国人民在新冠疫情面前所表现的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抗疫散曲五百首》有一种深厚与沉潜的韵味,与生活互动,与现实相拥,以文学的力量激发人们的抗疫信心。他写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写全国人民驰援武汉的满腔赤诚,写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李兰娟的临危不惧,没有多少缤纷的耀眼,而是一往情深地予以歌颂、礼赞;写抗疫斗争中体现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精神,就像黄土地那样饱含着温馨的胸怀,既不是骄躁的呐喊,也不是浅薄的雕琢,而是心灵的呼唤,生命的浇灌。
曲言志,更言心。只言片语言志言心,正是散曲小令的绝妙表达!《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战疫一线的“她力量”》《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疫”篇章》等篇目,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憧憬。曲犹如他自己,干练,激情,腾跃着澎湃之情,充满向善向上的力量。而只有这种不屈不挠之气,才能淋漓地抒发出时代弄潮儿的心声。
文学存在于生命的方方面面,而生命的深处又流淌着文学。马骏英先生以作家的思想敏锐和老共产党员的政治敏锐,精准捕捉,精心描绘。《抗疫中擦亮“迷彩底色”》《开辟中医抗疫“示范田”》《题“口罩脸”照》中有:“人,灯一盏;心,见赤胆”“工、义务出;国,底气足”“行,道路险;人,若‘木兰’”。寥寥数笔,轻轻勾勒,把一道道质朴明净的画面、一张张朴实青春的风景呈现在受众面前,通俗中透出美的质地和思想的质感。虽没有前卫作家、另类诗人的嘈嘈切切、错杂弹拨的心情和斑驳陆离的色彩,却质朴而不浅陋,明净而不单纯,简约而丰盈。
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抗疫散曲五百首》的时代精神是从作者对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与新冠病魔作斗争的客观描绘、对抗疫英模和普通百姓的热情讴歌中流露出来的。他笔下的散曲讲述抗疫的“中国故事”,讴歌抗疫的“中国制度”、“中国力量”,回击西方政客、抨击“散‘毒’”讹诈、抗击“政治病毒”。质朴自然的语言却蕴涵着厚实纯真的民族情感,平铺直叙的词汇却珍含着对党的颂扬感恩。时代孕育作家,作家回馈时代,这是亘古的命题,也是永恒的规律。战疫散曲是时代的颂歌,也是时代的注脚。《抗疫散曲五百首》涉猎广泛,包罗万象,记载着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鼓点和步伐,大开大合,仰则啸歌天宇,俯则沉吟大野。记录时代,感受时代,吟诵时代,思考时代,以文字铭刻时代的脚步,以时代高扬诗歌的大纛!这是一种自觉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呼声的创作意识和创作精神。
作家的状态决定作品的状态,作家的活力决定作品的活力。疫情重压,目睹武汉、全国人民在生死考验面前坚定不移、英勇顽强的抗争,马先生虽宅在家中,但心绪难平,奋笔疾书,以“100天、523首”的高节奏、高强度为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呐喊助威。他创作《抗疫散曲五百首》,如同干事业一样拼命,像军人打仗一样速战速决。“x月x日凌晨”的标注,在时代的“年轮”中留下了激战的印痕,让我们从中聆听到了与疫情赛跑、誓死捍卫生命之战的壮烈。
人品不过关,其他都是闲扯。马骏英先生在经营散曲的同时,涵养了一颗爱心、诗心、诚心。他拥有一个沉稳、丰厚的内心世界,总是激情充沛地投入他所痴爱的创作,用感人肺腑的作品来放飞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目光出现在哪儿,哪儿就有创作的平台。他的散曲作品明白如话,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意会,可以捕捉,不需要破译、猜谜,但有意境,字正腔圆,意新语隽,让人咀嚼品味。他写人、写事、写景,都让人产生具象,由具象生发联想、捕捉意境,把脉情感的波动、探察心灵的流程,为时代立传,为英雄放歌,明白而不苍白,清新而又有深意。
时代造就了马骏英,其作品也经受着时代风雨的洗礼。煌煌巨著的背后,隐伏着心志的磨砺,镌刻着沧桑的揉搓。他在深更半夜,融入人生独特的感情,挥洒文化人的乐趣。以战斗的姿态创作,以党员的责任担当,投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是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境界,阳光,自信,开拓,便是他生命的主旋律。
纵观《抗疫散曲五百首》及其创作过程,给爱好文学的同志以深刻启示:
——创作就是创造,艺术是才情和智慧的升华。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是对生活和人生的艺术把握和精神再造,需要作家才情独具,慧眼独识,以超拔的艺术勇气,对社会历史和人情世态进行艺术的概括和表现。
——文学艺术的探求、创新,只有在作家主体意识的高扬和自由心态下才能够实现。精神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在创作意识萌生时,如果没有一种自觉的心理情绪和艺术氛围,就没有艺术灵感的生发。只有创作主体吸收和浸润了时代精神的神韵气脉同自己的艺术素养发生碰撞,找到了契合点,才能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一切真正的艺术创作应具有丰富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又必然沉淀着理性素养,且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一种本能的自觉。它的意义在于一种自觉地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呼声的创作意识和创作精神,一种消融于作家创作主体的整个艺术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中的内驱力,一种弥漫在作家创作实践中,体现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的精神力量!
文学越是主动贴近生活,生活就越是青睐文学。永远和人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作家就是最好的作家!永远反映人民心声、表现人民情感、彰显时代主题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
也许马骏英先生现在还尚未达到他所追求的那个高度,但他一直在努力!
作者简介 高怀军 陕西彬州市人。现为咸阳日报编委、总编办主任,出版有新闻实践系列著作《随“新”所欲》《用“新”呼吸》《从“新”出发》《新闻旧事》等。
为高怀军老师的评论点赞!马骏英老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敬佩!比起文学大部头作品,散曲算是“小制作”,但颇考验功力,《抗疫散曲五百首》把小制作变成了大部头,篇篇格律规整,格调清新,不易!特将我表弟一获奖对联赠马老师:
种菜园深也种菊,
雕虫日久也雕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