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法制导报》1985年创刊时,热情地称颂了当时一场特殊的文艺演出。一群尚在服刑的男女犯人,在兰州的舞台发出“放心吧,妈妈”等催人泪下的心声。他们真情实感的、被称之为“特殊”的演出,生动地显示了决心弃旧图新的罪人,对党对人民——“母亲”的感激之情。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不断地报道关于大墙后的生活,社会各方面都在伸出温暖的手,为了改造、抢救失足和沦落者,拍摄和映出了一批以“走向新路”为题的影视作品,到监狱探望和鼓励罪犯新生的消息报道见于各报纸;组织犯人现身说法,在狱内外演讲等等。这一切做法,总体上使犯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殷切期盼, 领得社会一片情,凡是攀登新岸的人,都会发自肺腑地将社会之“情”化作自我改造的甘霖。为数不少的罪犯痛悔过去,渴求光明,以行动和汗水洗刷灵魂上的污垢,有的在狱中立功受奖,有的被宣布减刑。
尽管接受改造,并不是那么痛快的,但洗心革面仍是绝大多数“特殊”公民的心愿。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即使是违法犯罪者,只要服法守法,社会总是千方百计地改造他们,使之成为有用的人,现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争取犯人、使之告别昨天的行为,已经被人们肯定和接受,并且已经形成全社会动员起来改造罪犯(特别是其中的青少年)、打击犯罪的舆论环境。
农民诗人张志明在他的《题竹》中写道:“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生活之路从足下开辟。”他给侄儿的长信,在狱中引起巨大反响,促成他侄儿和其他一些罪犯的反思,这就说明犯人迫切需要社会的一片情;而犯人自己呢?他们多数也一定会在改造中幡然悔悟,从足下开辟新的生活之路。
(附言)1985年兰州出现一次由犯人到社会的公开演出,引起公众极大反响,但这样的“特殊”演出,此后似乎再未出现。在狱中,犯人最关心的是刑满释放后,如何对待他们,这其实也是全社会关心的事。使走出监狱的人真正有图新之路,是社会必须接受的挑战。否则,党和政府的劳改政策会半途而废,这绝不是吓人之谈。“全社会”应该是与“新生之路”有关的各个环节的单位、个人都能正确理解与自己的关系,为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并扶自新者有立足之地,自然这需要“全社会”的一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