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中区妇联婚姻介绍所见闻
电影《原野》的悲剧主人公向往一个用金子铺路的世界,也许是由于剧作家曹禺及电影剧本改编者,特别希望仇虎和金子的爱情,应该像大自然的金子那么纯洁、真实而闪闪发光吧。同剧中时代相比,我们今天的确是有了一个为相爱的人们用金子铺路的环境,尽管还有“角落”中时而发生的婚恋悲剧;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终究是随处可见的事实。不过,由于人们囿于具体视野的狭小,社交活动的贫乏,越来越多的未婚及离异、丧偶的成年人,对可以直接从多种机遇中择偶的婚姻介绍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进出其间的登记者都认为这比“征婚启事”更安全可靠,因此,他们对婚姻介绍所寄予的信任和期待也越来越大,
听说西宁市至少有三个婚姻介绍所,而我采访的一个,问世刚刚一月,这却对我更有吸引力,因为在起点上比较容易看见迈出的第一步。
两位女工作人员小陈和小贺告诉说:“这里7月1号挂牌,4号开始介绍,现(7月30日)已有男73人、女63人登记,目前至少有18对见面后保持接触,其中成功最快的是一对老年人,昨天散了喜糖。”她们说得很开心,又将登记册给我看;同时,如数家珍地介绍情况:“社会上有人抱着偏见,说走进婚姻介绍所的人没本事,还有人认为不光彩。实际呢?来的人一个个正派、有教养、通情达理,很多小伙子姑娘都长得很好看,根本不是外面说的那样......”
在现场采访,时时感到这里的人有一种由衷的真诚和坦率。她,54岁了,面庞洁净,透出精明,男人丧于十年动乱,现摆摊卖菜,“辛苦点,一个月净收入也有五六百元,”我问:“您找老伴,儿女会不会反对?”她说:“只要我中意,反对也没用!”这时,她在等待一位64岁的退休干部见面。小陈和小贺插空说:“登记者中50岁以上有14人,儿女反对的还没有听说,有个儿媳妇还主动来为公公登记。”时代的变化有时真是微妙,在这里,来者居然如此踊跃,多数人亲自登门;没来的,也满心同意,分别由父母为儿子、姐姐为妹妹、嫂子为小姑、弟弟为哥哥前来登记。不过,其中有的被登记的女青年,很快就克服了羞怯的堡垒,不但勇敢上门,甚至打听介绍的对方,主动约定见面时间。
7月30日一天,仅上午就有4对介绍面谈。小小的介绍所,借用的一间民房,被巧妙地一分为二,里外间都有沙发,是热心的工作人员自己从家里搬来的,她们的真诚和深情,使这儿洋溢着洞房般的喜庆气氛。通里间的门两边贴着对联: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寻,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横额:喜结良缘。有对青年,都是大学生,大约惺惺惜惺惺,娓娓叙谈后,两人即带笑而出,然后离开介绍所,在嘈杂的市声中继续爱的“探索”。接着,又有一对愉快地进里间,于倾谈中寻觅知音。与此同时,在外间登记的,几位无论长相还是学识、风度都堪称上乘的男青年,一位对我说:他已有双文凭,因为忙于攻读,无暇解决个人问题。还有一位是助理工程师,被一姑娘慧眼相识,急于见面,然而姑娘不知道为什么反倒失约,小陈和小贺笑着安慰:“我们一定向她强调你的诚意。”31日中午,我采访所长、区妇联主任,又见到这位身高1.75米的助理工程师来此耐心等待那位注定姗姗来迟的女郎。
从登记情况看,求偶者追求的,对女性几乎都抱有“通情达理”、“共同兴趣”、“正派贤惠”等企冀,有的还要求女方“脱俗”;对男方的标准则较前者严格,几无例外地要求有1.70米以上身高,希望其在国营企业、党政机关或当教师、军人,学历则在中专以上,并且要求其“懂生活”、“是男子汉”、“脾气好”。“正直,有上进心”。也有与众不同的,有两名女大学生提出非个体户不可,可惜,至今没有个体户上门。听说,有从浙江来此干木活的男青年私下询问:“有没有愿意随他回南方的姑娘?”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男女登记者多为外地人,他们注重人品、气质、感情,因为从收入情况看,他们的月工资大多数在百元以上。
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十分感人,从早上9点(西宁上班时间)经常忙到夜里十点或更晚,中午轮流上街吃饭,原因是被介绍双方往往在午间见面。她们还常常要步行到一些登记者家里通知约会时间。虽规定每人交登记费10元,负责介绍3次,实际上“一杆子负责到底”。由于介绍得体,多数双方第一印象“满意”。一男青年与有腿疾的姑娘,见面就有一见钟情之势,并且对工作人员感谢不已。在婚介所,相互陌生的人们,都一见如故,他们和两位工作人员言谈亲切、诚恳,这里有温馨的笑,真诚的情,有理智的选择,人与人之间贴近、温存,有人情味。两天采访中,我听到为儿女婚事忧心忡忡的家长在这里“松了一口气”,连声说:“有希望”;看到因妹妹过于老实、含羞而着急的姐姐,立即敦促妹妹早坠情网;更感到陈主任、陈遂荣、贺桂英她们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真情实意。
金子的美好,来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美的诗情画意来于今天的人们所具有的纯洁、真实、闪光的品格,我们赞美城中区妇联的同志们用金子铺路的精神。
(附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甘肃《法制导报》与《青海法制报》同仁在西宁交流经验,其间大家去青海湖游,我未去,而是到街头采访,路遇一个婚姻介绍所,就进去了解情况,两位女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在那里采访两天。看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现象,对于当代如何介绍一对陌生男女最后终成眷属,其过程很有可读性。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这个婚介所还在不在?我想为“他人做嫁衣”,至今仍有现实需要,因为“用金子铺路的精神”永远有其社会价值。在兰州,我曾在景区的某个角落,亲眼目睹“婚姻角”,那里用彩带挂着许多单身男女的求偶需求,介绍各自的情况,有趣的是,如果互有好感的男女双方并不是本人,而是双方家长,他(她)们完全陌生却谈得津津有味。一当有发展可能,就会另外安排征婚男女本人见面时间、地点。现在其实也有不少人并不走进婚姻介绍所,而采取“闪婚”、“同居”、“网上谈情说爱(所谓文爱)”、“试婚”等等另类做法。我从西宁回来,以后再没有去婚姻介绍所采访,不知今日到底是怎样为婚姻“铺路”。有时又听到一些年轻人干脆采取“单身主义”,据说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爱情是丰富多彩的,完全应该“用金子铺路”,金子的美好,来于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美的诗情画意来于今天的人们所具有的纯洁、真实、闪光的品格,我真诚地希望所有期待建立幸福家庭的未婚男女都有理想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