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推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栏目,曰:《引以为戒》征文。人们读报通常见到关于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征文活动,这自然是大家所欢迎的;不过,时间长了,不免给人某种错觉,以为大众传媒只具有正面宣传、表彰先进一种手段,即使搞点批评也像点缀,更不会公开号召广大读者“批评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提出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见《引以为戒》征文启事),虽然,呼喊、倡言“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多年。然而,现在恰恰是人民日报带头做这件事,其征文内容要求“以写实为主,通过对党政机关、社会上某种不良现象、违法乱纪行为剖析,对工作中某种失误的反思,总结如何解决、如何改正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人们仅以人民日报编者的征文话语,就得到弘扬正气、抨击时弊的信心与力量。
只是,凡写过新闻报道的人,只要他接触批评二字的内容,就会不由自己地谨慎起来,倘引出对某地某君的批评
,往往惹来一阵阵“暴跳如雷”,一双双“玻璃小鞋”;“戒”之若何,听被批评者依旧扬鞭大唱老子如何,就可知晓。老百姓觉得对这类长了橡皮心,无论什么针扎都无济于事的家伙真无可奈何。
“棒喝”,本是佛语,用木棒突然当头一记,“喝”问弟子有何领悟。有的号称“公仆”的“弟子”,“棒喝”后依然如故,滥权谋私或高高在上,不问群众疾苦。于是,又有“三令五申”,想当年,“三令五申”之后,违纪的美女被操练队伍的将军斩首示众。今日,“三令五申”之后,有的地方传出的竟是“哈哈大笑”,“下不为例”。我以为《引以为戒》征文,不妨先引出见了批评就“暴跳”,批评后“下不为例”的“真人真事”,尤有警“戒”作用。同时,更盼舆论监督纵深而持久发展,将“引以为戒”引导敦促对“三令五申”后仍“哈哈大笑”的也问一个“斩”!
(附言)说来上面的文字已经是三十年前的内容了,然而却毫不过时,进入全国疫情期间,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莫过于“刷红码”事件,将追讨银行存款的人竟然让他变“红码”,人为地强制控制,真让人大开眼界,明明是用于防疫的最得力的措施,居然成为犯罪者的利器,真正叫你寸步难行!这样极端荒唐的罪恶行为,不要说“引以为戒”,至今还没有彻底破案并加以严惩!可见,“引以为戒”真正落在实处并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