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聚焦 | 社会 | 法治 | 透视 | 反腐 | 咨询 | 公益 | 旅游 | 维权 | 案例 | 关注 | 说法 | 财经 | 万象 | 信息
民生 | 环保 | 安全 | 教育 | 医疗 | 保健 | 房产 | 科技 | 人物 | 网评 | 来信 | 视点 | 论坛 | 书画 | 文化 | 文史 | 访谈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
网站公告:   今日天气: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 > 内容  

【随笔】不知“蚕”最后能否结“茧”?

发布日期:2022-12-14  查看次数:5209 来源:兰州  作者:陈仁川

 
 
 

    1962219日寒假回校的第一感觉:真地过起书斋式生活了,让人感到可怕又无奈。我们只顾自己忙忙碌碌采“桑”,不知道“蚕”最后能否结“茧”?看来今后只能适应环境了,否则会自寻烦恼!

   留校度假的和早一两天回校的同学,个个一副拼命读书的劲头。潘健又写一篇剧评,准备投出去。有的同学不停地收录资料、制作卡片,摆出竞争的样子。我也不停地制定读书计划,其中主要是美学如《马列主义美学原理》,这一直是自己的一个学习目标,考中戏时甚至盲目地对主考官廖可兑先生说,如果考上,我想从事“戏剧美学”。为此需要研究一批苏俄作品。如:《安娜同志》、《达尼娅》、《青年近卫军》、《走向新岸》、《苦难的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幸福》、《收获》、《欧根.奥涅金》、《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普希金、契珂夫、高尔基、托尔斯泰、阿尔布卓夫等等的作品。关键是沉得住,看着同学们人人奋斗的姿态,自己绝不能落后。也许这就是不停地“采桑”吧。

   要想结茧,离不开自己所崇拜的老师,同但平上周贻白教授家,这是我向往已久的一天。周老家就在中戏所在的棉花胡同,与学院咫尺之遥。进了平房,也就里外两间,只见书籍堆得到处都是。一见我们,周老说你们湖北人和我湖南人是半个老乡,他的话音里好像真有湖北味。我顿时消除拘束,随便说起话来。周老很快亲切地喊我:“仁川,仁川”。

     周老上中国戏曲和古典诗词欣赏课,从不带教材讲义,有时仅在火柴盒上写几个字,讲课时,戏曲唱词、古诗词流水般地涌出,让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的是,《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桃花扇》等戏曲名著都烂熟于心,曲文自然地脱口而出,无不运用自如。至于唐诗宋词元小令更是随意引用,听周老的课,简直是精神享受,令人陶醉。

   但今天,周老开始的话题却是兴致勃勃地谈收藏,脸谱——各个剧种各种材料的;中外邮票有几万张之多,目前已经分类的就装满七八十本邮册,老师顺手翻出几本让我们欣赏,又介绍一部厚达两寸的国外出版的世界邮票年鉴,让人大开眼界。而我感到这一切如做学问,一定要反复积累,须博闻强记、广开思路,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孜孜以求的态度。周老说他早年做学问极为辛苦,靠的“硬用功”,当过演员,唱过戏,至今还能翻跟斗,后来从事创作和戏曲史研究。周老要我踏踏实实练基本功,先诗后词再曲,下死功夫,楚辞必须通读,元明清的戏曲精品要从头到尾背下来。周老生于1900年,现已62岁,仍然能够将几十本戏倒背如流,上课时信手拈来,举一反三,生动活泼。像周老这样的大学问家,待我如此幼稚的后生这么真诚热情,他兴趣广泛,性格多方面的表现,都是我仿效学习的楷模,我从来敬仰脚踏实地做出成绩的人,更敬佩真正做学问和人品高尚的人,今天真是进了一次教我治学和做人的课堂。

   (附言)1983年和1986年,我先后发表论文:《走出脸谱化桎梏——中国戏曲的历史命运》和《元杂剧兴盛原因新探》,一直认为这是献给恩师的。周贻白先生是我敬重和仰慕的导师,然而他在十年浩劫之初就饱受摧残,未能熬到新时代开始的时刻。

   记得1966年底,我和甘肃文化系统的其他受害者平反后来到北京,准备住母校,走进棉花胡同临近中戏时,迎面遇见我一直牵挂的周老,他低着头,身后跟着几个人,当他从我面前经过时,忽然微微抬了抬头,我立刻喊出声,刚冒出一个“周”字,他用一只手朝紧跟他身后的戴红袖章的人指了指,一声未吭地离我而去,我知道了,老师正被“老造”押回家!听说将他当“反动学术权威”批斗,逼他当场从桌子上翻跟斗下地!后来抄他的家,拉走一车“战利品”(周老酷爱的各种收藏品)!从此,我再没有听到敬爱的周老其后的消息。

    2000年,中戏建院五十周年,活动中有一项是纪念周贻白先生诞辰一百年的座谈会,可惜我们班在院庆开始就按照事前安排去了一个度假村聚会,两天后赶回学院已错过时间,与周老在胡同最后的一次特殊见面至今,转眼三十四年矣!

     我为那个年代的凄风苦雨而哭!       200012.1

    当然,也不可能只有“读书”一个“采桑”项目,作为一个班分三个组之一的团小组长还要考虑工作,其实也是“采桑”到结“茧”的一环。然而,今天大学的团组织,不仅松松垮垮,工作也近停滞。所谓共青团只有某个集体场合才有所感,如忽然讨论新团员,居然有一点严肃性。现在许多人强调绝对自由,各人自扫门前雪。以我班说,团支部形同虚设,有活动也毫无动心之处。目前的环境如此造成人的分散,都主张人越少越好,这些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上大学就是读一堆书!但我却也只想读书,连去北海公园也厌烦了,对自己的现状极为不满,意识到一天天变得麻木,失掉新鲜感,总是重复类似的东西。学生生活如同平静的港湾,唯有扬帆出海方能激起奔腾的欲望。现在学风不够好,集体感明显淡薄,大家都认为现在是各走各的路!然而,我们都不明白毕业后打底干什么才算“结茧”?

   戏文系到底培养什么人?心中一直糊里糊涂。不久,系里廖可兑先生传达文化部党组对中戏各系的决定,关于戏剧文学系的主要内容是——

    1、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家”,“家”多了,反害事;

    2、主要抓历史课;

    3、要求读所有剧作家的代表作品,写作实习是为了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4、毕业分配——担任戏剧史论教师、剧团文学工作、刊物编辑。

   班主任邓世还老师说:今后每月讨论一个剧本,本月是海默的《洞箫横吹》。每人交当月的读书笔记和生活扎记。听传达心里有了底,我比较适合当编辑和教师,最理想是从事专门的戏剧史论研究,不当“家”,“专”一定要实现,须像德国人那样严谨、认真。于是,大家读书的劲头更大了,因为我们这些如同要长大只能不停地采桑

   这时,读了《聪明误》,又译《智慧的痛苦》,(俄)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写于1824年,也即晚年之作。普希金认为“那以手抄本流传的喜剧《智慧的痛苦》,造成了难以描述的影响,突然间使他站上和我们第一流诗人并肩的地位。”这部俄罗斯最杰出的讽刺喜剧中,主人公是三年后从国外归来的同情十二月党人的进步青年恰茨基,会见当年互订终身的恋人索菲娅,不料他的言行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单枪匹马同保守势力要拼个鱼死网破,最后落荒而逃。有“智慧”却“痛苦”,主题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读这个剧本,却有了另一种感悟:剧本给我的最大触动则是恰茨基天真地将儿时的感情与青春的真谛等同,形成错位的喜剧。这不也有我“错位”的影子吗?自到北京,我与她(高中女友)反而缺乏激情,不多的见面似乎说不出想说的话。我终于直接给她写信,实在是希望真正给自己长期以来的期盼打个“句号”,如果洁说我们是一生最好的朋友,这也同样是一种结束。在不同的环境,人的感情、思想都会发生意识到和意识不到的莫名的变化,何况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呢?不应该勉强地用往昔的甜蜜替代今日变化中的相处,不可用情真意切的友谊去等同一生相守的爱情。对友谊和比友谊多一份牵挂的情一定要倍加珍惜,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拥有,许多人也没有领略来自生活深处的诗意,那么我还有什么可遗憾?心儿犹如受过风雨,心境明彻了、开阔了。终于等来回信,甚至不敢马上拆开,心怦怦地跳,一直走到图书馆前小走廊坐下,心情平静一点才展开。她很苦恼,自从高中同学袁对她不停“追求”,下决心在大学期间不再涉及“爱情”。我的信让洁为难,甚至一个人到操场哭了,不知该如何回答。她现在身体不太好,学制又是八年,只想和我保持纯洁的友情,像过去一样互相关心;不希望又谈这样的问题,请我谅解。反复看了几遍,感觉这次贸然写信,竟惹她哭了,而且身体又不好,岂不是庸人自扰之,不是扰自己而是心爱的人!今天明白了,在不同的生活圈相互已经不太理解,以后不再提这件事,一切听其自然。积极投入事业,生命方有意义,在校还有三年,决定性的三年!在这样的环境里,关键是沉住气,我的内心始终考虑明天、后天该做什么。如找我谈心,就认认真真谈,谈得没话了,回来抓紧把失去的时间捞回来,这或者是乐观者的开脱。事实上,我是个提得起放得下的乐天派,洁因为某些经历,有一种看穿一切的样子,加之年龄比我大,环境又完全改变了,我的可悲是没有觉察这一些。生活原本需要时间的检验,同时又须在时间的流逝中抚平精神的伤痛。

    近来,耳际灌满这样的声音;“生活是什么?”“难道我们的生活不算生活?”平和静昨晚去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总结两年来的生活”,得到一个问号:“如果我们真爱生活,应该明白是为了什么?”她们觉得过去“太渺小了”。其实我们都在“生活”中,只是觉得缺乏“意义”,那么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问自己。

   这几天读苏联剧作家阿尔布卓夫的话剧《达尼娅》(四幕八场正剧),剧中时间1934年冬--1938年冬,而作品写在1938年,也就是说,剧中故事发生的最后时间与写作时间一致,说明与现实生活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女主人公达尼娅醉心于婚后的家庭生活,自动离开了外边的世界,也疏远了往昔的朋友,两人世界的小家庭成为她眼中唯一的幸福目标。与挪威易卜生笔下的娜拉类似。不久,达尼娅渐渐感觉一种过甜的苦涩,发现她心爱的丈夫并不感到幸福。生了一个女孩,又夭折了,接着她遭遇接二连三的不幸,开始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于是,她回到艰苦的劳动建设中,终于找回了同时也懂得了人生的幸福真谛所在。悲剧性冲突展开后,又转折为显示新的希望。任何人若要选择一条真理之路,恐怕会在严峻的现实中碰无数次钉子或者遭到打击,冲出谬误的迷雾,结束自我封闭,才能走向自由。《达尼娅》所揭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时代性,今天同样给我们时代年轻人有益的启迪。读《达尼娅》,让我觉察出达尼娅这个人物的命运与自己眼下不断思考的关于友谊、爱情、幸福等等的联系,年轻一代在青春期往往彷徨在这类足以激发感情的问题之间,企图找寻各自需要的答案。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怎样才是时代需要的人生?个人、集体、社会、家庭、当下以及未来有怎样的关系和如何正确处理?《达尼娅》使自己的认识获得面貌一新的发现,要结合现实、思想、追求写评论,对上大学以来的生活与思考应该是一次自我总结。《达尼娅》,核心在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人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完全沉溺于两人世界,会失去人生的价值。爱情尽管美好,但还必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集体事业中创造和发展。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剧本,是因为能够联系班上和我们一代的许多现象有感而发。

    读剧的经验是按人物从头至尾将其全部台词、行为贯穿起来,找到他们个人的贯串线,分析与主题、主线的关系。狄德罗说:“想象这个特质,使艺术成为艺术。”达尼娅,激动我以来,晚晚睡下陷入思考。为了寻找幸福,她从社会的火热生活游离出来,以封闭式小家庭为幸福的归宿。后来重新回到现实的工作环境,即走出封闭、投入群体的创造与建设的潮流,从而认识了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幸福。同一个人不同的路,改变的是环境、人与人的关系、幸福观和精神支柱,环顾自己及其他人,不都是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吗?达尼娅的经历因为戏剧化、典型化,过程与结果都分外鲜明,因而格外扣人心弦,更具影响力,更富教育意义。

    关于对《达尼娅》的评论,一口气写了三万多字。今天想不起来写了些什么,至于发那么多感慨吗?!一些同学尤其是女同学轮流传看,结果他们又发了什么感慨还是不得而知。由此可见,我自己的确是捆绑在当时那种窄小的基本封闭的环境里依然积极的思考者,其意义何在至今无法回答。

   围绕《达尼娅》的思考和写评论,或者可以看作是自己读书“采桑”,作为一只“蚕”第一次结“茧”。读书-思考-结合现实和关于爱和友谊的感受-评论,这是不是大学期间第一次让“蚕”“结茧”?

                                                     

 

 
  热门·推荐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
2024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8周年的日子今天让我们再一次...
· 今天,谨以此文,沉痛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逝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现身云南昭通
· 中国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四年近40
·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案件10
· 安徽一起杀人案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 七旬老娘上访二十五年为冤死儿子讨公道
  点击·排行    
辽宁省民政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方守义被开除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歌行体】老太骑行走天下(外一首)
人民有权监督
最高法明确国家赔偿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相关问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案件10
安徽一起杀人案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
七旬老娘上访二十五年为冤死儿子讨公道
中国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四年近40
陕西西安市卢氏商会成立
  热门·图文    
 
倒查30年纠正违规违法“减假暂
陕西西安市卢氏商会成立
医师法3月1日施行!我国医师队
游抱犊寨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人员查询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中西部法制网 www.zxbfzttv.com 电子信箱:zxbfzw@126.com主管; 中国大江传媒集团 版權所有:中西部法制 不得複製或轉載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prior permittion 京ICP备17018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