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1985)终于结束在文艺界的生活,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政法与自己的过去不搭界,我的主观愿望是办法制报应该可以将现实生活广泛地联系起来,从新闻角度使现实的不同层面和内容使宣传法制有新的看点。
首先是为甘肃第一张法制报“命名”,如明报、镜报、法制新报、法制时报、钟声、法制与文明报等,都不理想。几天后,去省政法委办事,在那里来了灵感,忽然蹦出“法制导报”四颗字,说出来当即得到领导赞同,一下子头脑活了,由“导”推出许多含义,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一张将于四月一日诞生的“报”有了大名。
那么“法制导报”如何在林立的报刊中亮出新面孔?她的旋律正好在“导”字上“谱曲”,用了八个“导”——报导政法大事、传导法制信息、引导遵法守纪、倡导精神文明、经济法制的向导、打击犯罪的前导、权益保护的指导、学法用法的辅导。于是,天天思考如何创刊即很快打开局面,让她“脚踏”八个“导”迈开大步?
这时,因为重视对犯人的改造,往往借助社会力量,面对面地送去“教育改造重新做人”的春风。筹备导报的同志也第一次走进监狱,看“兰铁、兰化、师大给罪犯赠书并讲演及犯人文艺演出”,兰铁团委书记陈国强代表全局11万职工对台下服刑人员说:“社会没有遗弃你们”,“你们是在一个充满温暖、铺满光明的国度”;西北师大政治系师生捐108元购书;兰化一位演讲的女青年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她用张海迪的事迹对比。监管干部则不无幽默地对我们说:“希望他们出狱后对监狱没有感情,不要说‘再见’,他们不来,我们高兴!”第一次零距离感受“监狱”和“犯人”。但让人感觉特殊的是服刑人员的文艺演出,给我极大触动,第一个念头是考虑组织“参观监所”,由此为将要诞生的导报有令人心动之处。
因为我从文艺界改行,所以很快与文化人挂钩。到文联,见画家文岩,请他设计创刊广告画。与几位作家聊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对写法制题材感兴趣,我边谈边产生一个大胆想法:可不可以组织作家艺术家参观监狱和劳教所?那是让人感到神秘又难于涉足的地方;同时也为即将面世的法制导报造成社会影响,届时邀请省市新闻界参与报道。同作协秘书长谈参观监狱,引起莫大兴趣,说:“只有你到了政法,才可能有这样的事”,并很快接到他的电话:“马上组织作家参加”。同时,司法厅亦与劳改局、一监、劳教所联系参观事宜,这将是甘肃监所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范围公开面向社会的行动。
2.7 文联及各报和电视台记者七十多人,第一次到平安台劳教所参观,那里打扫一新,干警着新装,安排走进劳教人员监舍,可以随意接触和询问情况;再看他们的演出。饭后开座谈会,所领导介绍情况,分析劳教人员罪错原因时说:1、文革后遗症;2、哥们义气是精神支柱;3、精神空虚,追求物质享受等等。次日参观监狱,威严神秘的铁门打开后,看见的是犯人排着整齐队列,似等了很久。然后由犯人表演操练,看来他们对外界来人感到非常兴奋,“参观”对监所应该有促进剂的作用。监舍里面一切摆放整齐划一,很有“军事化”味道,让人啧啧不已。食堂有菜谱,大家看了正在做的饭菜。电视台采访作家王家达、景风、王守义和司法厅副厅长、劳改局长,最后单独让我对着摄像机讲了一通“组织参观”的意义。下午七名犯人现身说法,最后看犯人演出。第三天,参观另一监狱。直接到车间看犯人操作、进宿舍和参观书画展,其中一幅《探监》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中饭后,我正式向厅长和劳改局长请示可否“让犯人的文艺演出走向社会”,以显示对犯人改造的成果。于是在座谈会上,提出“犯人到社会演出”,当即得到监所赞同。省文联党组书记说:“监狱尚且能清除‘左’的影响,文艺为什么不能写感化?失去自由的人还互相团结,文艺界为什么不能互相团结?”他特别提到犯人演出非常感人,“希望让演出走向社会”,表示文联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司法厅副厅长讲话,然后让我介绍《法制导报》并对“犯人演出走向社会”大表赞同,立刻引来一片掌声,为整个“参观”画了圆满的句号。
发言中有许多激动的话语——
伊丹:既然是黄河的儿女,该知道怎样报答母亲的宏恩。
田沛:你们(管教干部)才是真正懂得人类感情的人。
陈公浩:向医治心灵疾病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致敬!
王守义:用道德感化的力量、人道主义的双手,扶起众多沉沦的灵魂。
高平:公安蓝胜过君子兰。
洪涛:靠党的阳光、司法干部的春风,才能从他们心灵中生出一片绿洲。
为此,司法厅特地出了一页“快报”:“法制导报今天举行创刊座谈会”,特别指出是在文艺界、新闻界经过三天(2.7-9)参观监所后举行的座谈会。
张罗此事的同时,我已拟栏目内容——
1版:司法信息、半月谈、钟声、雷达站;
2版:向导、有问必答、经济法顾问、普及法律知识讲座、法魂、司法界、鸿雁、法制小百科;
3版:解剖刀、追踪、人们需要你、幸福泉、激流、分界线、谈天说地;
4版:古今中外、丝路法苑、五光十色、法盲图、考考你、驼铃、法苑文摘。
这些栏目,中心就是以案说法。因此,报社组织和发现案源是第一位的事。兰州市公安局,中院,都同意我们看案卷。当时,中院公判假英雄、杀人犯刘学保。刘此人乃文革之怪胎,当年曾轰动一时,所谓与阶级敌人生死搏斗终于保护了铁桥,扮演了一个“大无畏的时代英雄”;如今揭开骗局,系其精心策划的一起故意杀人案。记得那时,我曾在文联大厅看过刘学保“英雄事迹”展览,观众无不怀着一种崇敬。啊,弥天大谎,居然得逞一时!刘这类用他人(“阶级敌人”)生命为筹码骗取荣誉的人,当时大有人在,有个电机厂支左代表亦如法炮制,故意放火嫁祸于人。这些案件大大打开我们的思路,为创刊准备稿件,去市公安局请他们梳理近年值得一写的案例。
如同一首交响乐,我们从几个方面谱写不同的乐曲。
2.28 正式开展“演出”准备工作,下午去一监看犯人演出,应邀的有:朱鸿鼎(省歌剧团编剧)、田沛(省陇剧团编剧)、胡耀华(省话剧团编剧)、陈公浩(省歌剧团导演)、王振英(省电台文艺部)、田宜(省艺术研究所)、文素琴(女作家、兰州报编辑)、洪涛(省话剧团导演)、黄金钰(《陇苗》编辑)。主要看犯人创作的小话剧《高墙内外》。3.1 上午,在劳改局召开犯人社会演出座谈会。黄厅长说:“这一次参观活动影响很大,从社会说打开了眼界;从作家、记者说,得到新的生活源泉;从报纸说,造成声势,还没创刊就有了社会影响。”
又去高法与政研室同几位法学专家聊天,产生一个想法:召开一次政法界中青年作者座谈会或者中青年法学工作者座谈会,他们有很多关注的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颇有见地,都希望有个舆论阵地。后来,法学界举办了多次研讨会,法制导报记者均参与其间。
在这种气氛中,写“发刊词”,以“一九八五年是诗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全党全民以锐意革新的牛劲去开创经济体制改革新局面的牛年。法制导报创刊伊始,亦决心以这样一股牛劲,来开创我省法制宣传的新局面”开头。为了迈出创刊的第一步,我们以筹划“犯人演出”和采访报道重大案件与展开案例讨论开路。
此时,得知副省长年得祥的口信:“要搞好这次社会演出”。一监兴趣大起,设法从其他监狱挖掘犯人中的文艺人才,文艺界的同志开始为犯人排舞、导戏。以司法厅名义写演出“启事”,“省司法厅、省劳改局、法制导报社、省第一监狱、省劳改第二支队共同主办的‘新生之路’文艺晚会,定于三月十二日起在兰州黄河剧场举行。由省第一监狱和省劳改第二支队犯人文艺演出队联合演出声乐、器乐、舞蹈及话剧,并承著名歌唱家苏平、苏孝林、占亚斌、张之杰热情赞助同台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生动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改罪犯实行教育改造,使之成为新人的政策精神,对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希你单位积极组织观看。”
于是加快彩排,我们邀请的艺术顾问与犯人演员有了感情,他们有一种让演出唤起全社会像“妈妈”一样关心失足青年的强烈愿望。最后定名为“新生之路”的文艺晚会,参演犯人44人(女17人)。当我们给犯人演员家属送票时,他们拿着票大哭。3.11彩排,兰州晚报记者联系恰在兰州演出的天津著名歌唱家于淑珍到后台看望犯人演员,她说;“我以一个妈妈的身份来看望大家,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都很年轻,都会有光明的前途。社会不会抛弃你们,‘妈妈’一定会向你们敞开温暖的怀抱!你们今天能够向社会演出就证明了这一点。”几个女演员哭了,于给擦泪,和她们紧紧握手。正式演出前,于淑珍才离开。由于演出过于“特殊”,尽管节目感人,演员泪流满面,台下闪动泪光,但没有掌声,因为观众不知道能不能为“犯人”叫好,不过人人感觉得出这特殊的演出获得了特殊的成功!晚会有散文诗朗诵《给妈妈的信》、女声表演唱《拜年》、男声独唱《妈妈之歌》、《忘不了你啊,妈妈》、女声独唱《亲爱的妈妈》、三场话剧《放心吧,妈妈》等节目,突出了含义深刻的“妈妈”。接着几天的演出一票难求,兰运司、工大、棉纺厂、民航都来包场。
省委副书记卢克俭、政协副主席贡唐仓、政法委书记李福盛看演毕,传达了卢书记的讲话:“演出成功,震动了政法会议的代表,我在会上大讲这次演出的意义,这个演出将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对宣传法制、进行法制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贡唐仓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让人看到了党的劳改政策的胜利!”演出效果甚佳,又增加两个日场。
易炎(文联副主席)全家看演出,感动万分,说:“许多年没有看到这么感人的演出了,艺术就得真感情,嘴里唱的总不如心上流出的。”是的,这是一场动情的演出。曾经锒铛入狱的罪人,现在由他们毫不掩饰地向社会痛悔自己的过去;接受改造,又由他们以真诚的感情憧憬未来。他们以艺术形式发出对“妈妈”的呼唤,表示着重新做人的心声。这些心灵受过种种玷污、以不同方式犯罪的男女青年,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终于懂得了过去侵犯或危及他人的正当权利,伤害别人的肉体乃至生命,理当受到法律制裁;他们终于明白了慈爱的宽厚的“妈妈”始终关心和挽救着他们,恰恰是他们自己刺痛了、背弃了“妈妈”。并且,他们还第一次感到愧对的是祖国、是党、是比生身母亲更加慈爱更加伟大的“妈妈”。因而,在他们呼唤妈妈的虔诚的声音里,有着深深的内疚和痛改前非的决心及走向新岸的紧迫感。曾戴过镣铐的双手,如今弹奏出充满激情的吉他声,失掉自由的身子在轻快的旋律中翩翩起舞,曾充斥污秽的嘴倾吐出痛悔之语、渴求光明之声。他们向往妈妈,感谢妈妈,要做妈妈的好儿女的呼声,都超出人们对一场晚会的企冀。观众俨然是一个巨大的整体,代表着全社会,以“妈妈”的阔大胸怀,伸出双手扶起失足的儿女,让他们重新铸造真正的人的灵魂。兰州舞台上这次特殊演出,唤起人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启迪着每个有良知的公民,应该怎样做、做什么才不辜负“妈妈”的称号。
当时的甘肃日报(3.22)首次“法制之页”有一篇观新生之路晚会的文章,结尾有这样的话语:“舞台上《新生之路》的帷幕落下了,高墙里新生之路正在延伸,伸向新的起点,伸向社会,人们期待着在延伸之路上,走来昂首阔步的新生者!”这同样也应该是包括我在内的无数期待者的希望。 如此同时,4个版稿件准备出来,考虑一开始就推出“法律问题讨论”的《雷达站》,记者从临夏回来谈到一个犯人的申诉,涉及到怎样定“贪污罪”的问题,当地对此意见分歧,可以拿来“讨论”。写“他犯有贪污罪吗?”加了“编者按”。一版右上登了司法部长邹瑜“为建设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而奋斗”、省人大主任李登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题词。
一首可以拿得出手的交响乐——法制导报创刊号(4.1)终于奏响,我们采取了宣传车上街的办法,沿途放制作好的广播稿,车身两边挂红布横幅,采取这种形式宣传一张新报,在兰州可能是头一回,颇有新鲜感,一路甚至有人跟着车跑,我们不时停下来,到车外卖报,常常出现人群一拥而上抢购场面。老工人、知识分子买报时说:“甘肃早该办法制报了”,一些人说:“上面有兰州的事,我们爱看。”一个捡垃圾的男人,战战地掏出3分钱,给了他,一会又回来问“一份几分钱”,非补1分不可,令人感动。一年轻人讲:“只要是法制报我都买”。还有不少人当场咨询,使人产生报社以后应该上街“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的想法。
就这样,一份甘肃唯一的法制报面世了,水到渠成,流向千家万户,在宣传法制和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的全国普法大局中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同一首内容充实、引人入胜的交响乐奏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