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赵匡胤演义》
人们往往喜欢从野史和以野史为蓝本创作的演义小说中,欣赏五彩缤纷的历史画面和传奇性的人物故事。流行于民间的、书面或口头相传的通俗文学和评书、话本等等,将诸如春秋战国、刘项相争、三分天下、隋唐更替、两宋兴衰之类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上至帝王,下至庶民,以真人真事纳入艺术再创造的领域,构成绚丽多姿的历史人物谱,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画廊。人们从中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窥见往昔的历史风情,懂得一些人生哲理,领略朝代迭替的某些奥秘。这一切正是知识性、趣味性、风俗性兼而有之的演义文学绵延不绝的原因。
但在相当时间内以野史为蓝本的通俗演义文学不被重视,进行整理、加工使之重放光彩的创作也做得不够。一部蔡东藩写的历朝演义长期占据我国演义文学要津,至今尚无超过者。不过,欲后来居上、填补当代演义作品空白的有志者接踵而至,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先后以《杨家将》、《岳飞传》,从书面到空中舞台,扣动亿万人民心弦,开创了演义文学的新生面。现在,她又捧出《赵匡胤演义》,在演义文学系统工程中建立又一座新桥。
赵匡胤是人们熟知的宋代开国帝王,正如任何一个创业者会有其独特的经历一样,赵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只是该书仅选择了大闹勾栏院至挥师灭刘崇这一段历史。赵匡胤的活动是全书36回的中心,他有智有勇、能征善战、随机应变、头脑灵活,其个性刚柔相举,与众不同。写他大闹后汉昏君刘承祐的勾栏院(妓院),为民除害,义无反顾;被其父捆绑上殿,无所畏惧地面君斥君,胸有正义,能言善辩;他后来杀出京城,除五虎,放行周,借人头等等绘声绘色的举止,突出了他有智有谋、高人一筹之处。作为评书能运用紧扣个性的情节塑造人物是很不容易的,而作者写来如行云流水般的舒展。赵匡胤的形象在前十七回已立体地树立起来了;以后部分似无超过前面情节的描写,赵的主线有所减弱。这也许是作者有意将高怀德兄弟、杨衮一家穿插描写,便于创作续篇。
该书运用评书技法娴熟自如,语言琅琅上口。赵匡胤、郑子明、郭威、高行周等都是可以用口语区别的人物,闻其声知其人,特别是郑子明直人快语,尤为分明。书中忙里偷闲写进“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偷瓜情节,赵、郑与陶三春之间戏剧性对话是最有喜剧情趣的一回。赵匡胤向高行周借人头写得格外精彩,语言在表达人物心理和遵循性格逻辑上都十分准确,有层层剥笋之妙。该书安排“扣子”、“包袱”的技巧也是极力出乎意外却在情理中的。许多地方未留人工化痕迹,如开首赵匡胤大闹勾栏院,正在他将王法置之度外,像出水蛟龙如猛虎下山,同官军杀得起劲时,不料对方搬来了唯一能制止他的人——父亲赵弘殷;又如赵匡胤仗义放走高行周,此事被心地狭隘的郭威知道后,有意致赵于进退两难之地,最后,又出人意料的是赵匡胤孤身一人借高行周的人头。这些接扣解扣抖包袱的神来之笔,使该书大增光彩。
在旧笔记及演义中赵匡胤如同常见的“真命天子”,必然被神化及荒诞不经的附会,以显示“受命于天”,这自然是今天的作者摒弃的。这本由孙惠文口述、刘兰芳整理的新评书,好就好在写出了具有时势造英雄的历史环境,写出了具有独特经历的能够顺应潮流的立国者形象。他是一位打江山的传奇人物,同时又是可以按照人情事理认识的历史人物。我们读这样的演义作品,确实感受着历史的活泼气息。
(后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刘兰芳为代表的评书热,曾火极一时,那时到处都有人在家和在外听广播里刘兰芳的评书。之后渐渐似乎评书一类说唱离群众越来越远。人们有了手机、电脑,获得的艺术种类更多也更能满足形形色色的精神需要,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然而,刘兰芳等等口头艺术家的奋斗和成就不能忽视,一代代艺术家传承着当代文学艺术,后世永远不能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