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在老家村里的小学读的。直到该上六年级了,因为村里没有六年级,才转到爸爸当时工作的一个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去读。
去村里的小学当时没有大路,记忆中都是沿着田埂地边的小路和河道走着去的,现在修大路后顶多两公里的路途,记忆中好像有五公里的样子,可能那时还没长大,步子迈得小,弯弯绕绕的小路也就变得更长了似的。
村里的小学只有三间教室和三个老师,我的小学一到五年级所有的课都是同一个老师代的。老师和我爷爷的年龄差不多,他好像只会给我们上语文和数学课,音乐课好像就是教会了我们唱《北京的金山上》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几首歌,乐理知识和美术课记忆中都是没上过的,体育课也就是可以在教室外面的操场上自由活动一下。现在回想,那时的教学条件真的好简陋好艰苦,但当时的自己并不觉得,还整天傻乐傻乐的。
那时上学,是最喜欢冬天的。因为冬天可以提着火盆去学校,放学路上还可以在结了厚厚冰的水田里溜冰。
我的火盆,是爷爷用一个直径大概30厘米左右的翻沿搪瓷盆改造的。先用铁钉和锤子在搪瓷盆的翻沿处凿四个距离合适的小洞,用两根等长的铁丝分别穿过其中两个小洞,再用钳子把铁丝头拧到固定在搪瓷盆边缘,这样,一个有提手的吊兰状的火盆就改造完成了。每天早晨,爷爷会在我上学之前把烧好的炭装满我的小火盆,让我一路提着温暖的火盆去学校,上课的时候,火盆就放在我的脚边,一直给我增加温度。关于冬天的火盆,当时的我们还很热衷于一件事,就是下课的时候提着火盆去操场,用360度甩动的胳膊带动火盆在空中也360度甩动,这样做可以使火盆里的火燃得更旺。我们甚至会比赛甩火盆,不但会正着甩火盆,还会反着甩火盆,只要速度够快,火盆里的炭是不会掉出来的。现在想想,提火盆去学校和甩火盆的行为虽然给我的小学生涯带来了很多乐趣,但不可否认,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村里的小学离空调之类的取暖设备真的很遥远,那是整个村子还未通电,冬天教室的窗户还呼呼透风的年代啊。还好,一年级到五年级,我并没有因为火盆发生过什么危险事件,周围的同学好像也没有。在那些村子里艰苦寒冷的冬天,管理好自己的火盆对于小小的我们来说,都变成了很擅长的事。
小时候的冬天,是比现在更冷的冬天。那时的冬天,水田里都会结一层厚厚的冰。放学后我们走在田埂上,会忍不住去踩田里的冰,冰太厚踩不烂的时候,我们就会溜冰。关系好的同学,会其中一人蹲在冰面上,另一人手拉手拽着往前溜。也有大一点的学生,会一个人先助跑一段,再双脚并拢放松借助惯性自己往前滑行。放学后结了冰的水田,俨然一个天然游乐场。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时光啊!后来记不清是哪一年冬天开始,放学路过的那个水田整个冬天都只结了一些薄冰,轻轻丢个小石头,就会砸一个洞,再也没有人敢去溜冰了。因为村子里的田都是冬天只蓄水不播种的纯水田,淤泥都很深,没有人愿意自己大冬天踩破冰掉进淤泥里去。此后的冬天,也失去了很多快乐。
那时上学,是最不喜欢夏天的。因为夏天爱下雨,下雨后的田埂和地边有很多泥巴,泥巴路,真的很难走。下雨后的河道会涨水,是走不了的,要想去学校,只能在更多的田埂和地边绕路,最后走了更多的泥巴路。所以,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很多时候的夏天去上学,都有点像灾难历险记。
关于春天和秋天,就没有那么多有趣和难忘的回忆了。只记得五年级毕业的大合照是在学校旁边的一片油菜花地里拍的,黄灿灿的背景和十几个稚嫩灿笑的脸,第一排的最中间坐着学校仅有的三位老师。上学时候的毕业,大多都是在春天开始就做着分别的准备,直到夏天的暑假来临,到了九月,大家就真的各奔东西,散落难聚了。九月开学不久,中秋节就来了。中秋节前后老家水田里的稻谷就要陆续收割了,所以秋天上学和放学的田埂路上,空气中都充满了稻香味,那是一种沁人心脾和丰收喜悦的味道,虽已离开老家很多年了,但每年的九月,走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一条路上,只要闭眼回想深吸一口气,我仍然能闻到那种味道,那是一种已留在我生命和骨血里的味道。
去年夏天,有事回老家去,路过曾经的小学所在地,已经被一户人家买去修了住宅房子,曾经的操场,修了他们家的院坝和公路。听说村里的小学已停办很多年了,我曾经如爷爷般的班主任也去世好几年了,另外两个老师已调去别的学校如今都退休了。曾经的小学,几乎没了任何痕迹。
我的心底泛起一些失落遗憾的情绪。那个在回忆里清晰可见的小学虽在眼前,却已没了记忆中的模样。
时光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村里的小学,终会在我心底吹起记忆的长风。作者:宁强法院政治部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