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夏天,学校的“斗争”不象那几年紧张了,老师们照常规放暑假。几个同事约我去庐山玩,我本来早就向往庐山,当然爽快地答应了。那时社会上并无“旅游”之说,带了点钱和换洗衣服就走。
8月12日上午8点,我们坐东方红9号轮五等舱(2.5元)由汉口至九江, 晚7:10到九江。上岸直奔汽车站,哪知13日去庐山的车票全部卖完,我们只好买了14日的车票(0.90元)。当晚,大家也懒得找旅馆了,就在候车室过夜。
一、九江湖畔捣衣声
8月13日,在九江的短暂停留,得以亲见在武汉绝对看不到的景观。清早我们来到市内的人民公园,湖面上烟雾茫茫,看对面大片大片的蓝色影子,当地人说那是庐山。湖边不远的水面上正在重建九江著名的烟水亭,一座曲折的石头桥将亭子和湖岸连接起来。我们沿湖散步,景色虽不见怎么佳妙,湖边一个挨着一个的捣衣女却是奇观!她们蹲在湖边,拿着一根短棒起劲而且有节奏地在湖边的石头上拍打衣物。“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这捣衣声在湖面此起彼伏,别有一番韵味。我略估摸了一下,总有数百人之多。大约捣衣活动也是九江妇女们早晨聚会的好时机,老的小的,叽叽喳喳,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二、天上街市是牯岭
8月14日清早,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每拐一弯,陡的升高一层。山下的人如蚂蚁一般,房屋象玩具散落在绿树丛里。车窗紧闭,我只能透过车窗玻璃往下望。云气擦着车窗飞,车子里弥漫着凉气。车的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路边建有大小一样的石头墩子,等距离地排列着,这是防备车子发生危险的设施。车继续爬行,速度越来越慢,与天的距离好像也越来越近,第一次坐车上这么高,自然十分兴奋,尤其是看见一团团白云竟然从抬头看见的山颠处滚滚而来,似乎伸出手去可以抓到似的。车子渐渐被云雾笼罩,窗外白茫茫的大雾,分不清方向,司机却无事一样,只管往前开。终于云雾消散,刚登山时,觉得沿途的山峰又高又陡,现在再扭头后望,大大小小的山峰全被远远地抛到下面了。我不禁在心里默念着即景生情的小诗:雾自峰颠起,云从脚下飘。一登匡庐顶,惊叹群山小。山河本壮丽,还赖人工巧。跃上四百旋,喜见真面貌。
到了庐山车站,这时一轮红日已经穿云破雾而来,庐山周围的山峰皆清晰地展现眼前。山上的街市叫牯岭镇,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平直的柏油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街道不长,设施齐全,反正山下有的这里基本都有。许多楼房依山而建,用巨大的石块垒成,好像本身就是山的一部分,这与周围的山峦十分相谐。走在牯岭的大街上,行人不多,显得空阔。空气清新,气候如秋,凉爽宜人。这与九江市区的热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火炉武汉来的我们当然更加感到舒适了。庐山真是避暑的绝佳之处,牯岭四周的山峰到处分布着红红黄黄的建筑物,不仅色彩鲜艳,而且造型也各有不同,它们全都是疗养院,在松杉翠幔的掩映中,不时可以看到红的屋顶或者黄色的院墙。我们走在牯岭的东风路上,宛如游逛在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里。
住宿不久顺利解决了,我们找到一处正在修整的招待所。刚好我们四个男老师包一个房间,给我们的房价竟然只要每人0.80元一晚!房间里全部是新的,包括床铺和被褥。大家立即躺倒,连叫舒服舒服,要知道此时的山下正热不可当!
三、匡庐新景数“花径”
“花径”,是庐山新景区,距离我们的宾馆最近。游庐山者大多从这里开始观景。所谓“花径”,据说是在这里挖出一块石碑,上刻着“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的手笔。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既有白居易之遗迹,可推测这里原来花多。因而,庐山管理者们开辟了“花径”景区,除建起“花径”大门,内建有花径亭、人工湖以及花径温室。“花径”大门有联云:花开山寺 \ 咏留诗人。我们穿过大门,顺着一条石头甬道经过花径亭下坡,则可到温室观花。室内有各色花卉,其中一种满枝头挂着宛如铜铃般的小红花,引起大家的兴趣。庐山,山势雄伟,青松翠柏,泉清石奇,惟独缺少野花。“花径”,可谓填补了这个空白。
花径湖清澈见底,湖面如镜,倒映群峰白云,给人格外幽静的感觉。湖中有人工小岛,以木板竹栏桥与岸相联。
四、御碑亭避暴风雨
御碑亭,是庐山的一处必观之景,相传系朱元璋所建。三面有门,亭中有一块大石碑。亭子建在山峰上,峰下有著名的仙人洞和“纵览云飞”石刻。江青曾在此摄影,毛主席为李进同志题照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即写的这里。
上午10时许游仙人洞,然后兴致勃勃登上御碑亭。正待观景之时,突然彤云密布,倾盆大雨,气温骤降,夏可作冬矣!我们全都缩首抱肩躲在御碑亭内。 幸好雷雨大作不到半个时辰,不久云开日出,竟然晴空万里!再看近处的山峰,白云一团团往上升腾,青山苍松分外醒目。即景生情,回到宾馆作诗一首,算是纪念。
御碑亭避雨记
慕名远来仙人洞,纵览云飞竞从容。
白烟滚滚腾峰底,青松挺挺傲苍穹。
忽报压顶黑云至,惊雷寒雨夏作冬。
御碑亭留武汉客,抱肩难敌三面风。
且喜乌云不长久,转眼红日耀长空。
我叹庐山真雄奇,无限风光在险峰!
五、喜观二谭碧龙舞
8月15日早晨,从仙人洞一侧下山,沿着公路南行,有拦河大坝。至大坝而不过坝,顺着河道向东则可到乌龙谭。此处苍松直入云霄,分外幽静。一股碧水流过,水中尽是形状各异的石头错杂累卵般横卧着,我们争着在乱石头上跳跃前行,看那流水清澈如空。哗哗的水声越来越近,越往里走水声越是响亮,抬头看时,乌龙谭到了。谭不过七八米见方,谭的上面有高耸的巨岩,由巨岩上陡然飞泻下三道水流,与谭面连接如同三只弧形的水柱。捧上谭水喝上一口,清凉微甜,满身暑气顿时消散。
离开乌龙谭沿路返回到小桥,过桥继续前行,不远有黄龙谭。这黄龙谭更妙,往里走去,越走越幽暗,感觉凉飕飕的,到得跟前,看那谭水的颜色由浅而深,悬崖下的谭水绿得发黑,不知有多深呢。谭的周围林深崖陡,谭也只有七八米见方,但瀑布分几段至悬崖如龙飞下,阳光为树林遮掩,人站得久了,浑身发凉,我们用水壶装上谭水离开黄龙谭,下一站是三宝树景点。
六、三宝树下野餐美
从黄龙谭出来,登石阶步步向上,石阶很整齐。走过一段上路后,半山腰有座庙宇,定睛看去,庙宇外被树林浓荫遮蔽,其中有三棵巨树并立,此即庐山有名的三宝树。相传树龄逾千年,树干粗得几人抱不过来。打听一下,此处的庙宇原来规模可观,因年久失修,如今只剩下一处佛阁,现在成了小卖部和游人休息处。此时已是中午,这里虽无暑气相逼,但走了一路也有些热燥饥饿了。树下有人工的石头桌凳,正是我们理想的野餐之处。大家拿出黄龙谭的山泉以及牯岭镇的烤饼、由武汉带来的油炸黄豆,我们喝山泉吃烤饼辅以枯黄豆,香甜味美,别有风味也!
七、意外得见芦林湖
从三宝树顺着一条山间小道弯曲上行,不久,我们来到了一道大坝前。大坝高约数十丈,坝身有多处泄水孔,不绝的山泉正从它们那里流出来,朝下面奔涌而去,莫非乌龙黄龙的瀑布来源于此?我们边议论边加快步子从大坝旁边的小路爬上去。
到了大坝顶,放眼一看,嘿!意想不到的是,眼前竟然是一个碧绿闪光的湖!原来,大坝其实是一座桥,连接着环绕湖水的水泥大道,道路里面就是庐山著名的芦林湖(高山上的人工湖)。湖水三面是山峰,一面是大坝。山峰是翠绿的,湖水是宝蓝的,没有风,湖面平如一面镜子,倒映着群峰白云。湖水极深,而且冰冷。
湖边有色彩十分协调的平房建筑,造型别致,且有许多玻璃门,打听后得知是游泳休息室,专供首长使用。距离这里不远处,树林间露出围墙,看里面的建筑都不高,色调素净。据说是庐山开会时候毛主席住的地方。
八、云雾滚滚含鄱口
含鄱口,是庐山最壮美的景观之一,不可不看。沿着芦林湖一侧的山坡斜插进去即可走上公路。顺道往前走,经过庐山植物园,最后来到一蓦然海阔天空之处,山峰到此戛然而止,公路到此是尽头,出现在眼前的是书有“含鄱口”三个大字的石门,过石门拾级而上,两边是陡峭的山坡,向阳的一边,雾海茫茫,乱云翻滚,莫辨东西。
我们继续前行到一座两层楼的仿古建筑,登上二楼平台观景。遗憾的是,始终是漫天大雾,乱云飞渡,远近一色,什么也看不见。不过又有一种飘飘欲仙感,恍惚人在天上。有时浓云偶尔散开,山下的田野村庄会突然出现于视野,还有镜子般的湖泊亮着白光。可是一会儿云雾的纱幕又很快合拢,让你依旧迷茫。据说,在万里晴空的好日子里,站在含鄱口可以看到山下的一个巨大的凹口,好像正在吞噬浩瀚的鄱阳湖呢。
这时已是下午三点了,含鄱口的云雾越来越浓,好像要膨胀开来似的,我的脸上分明感受到云雾的力量,天也渐渐黑下来,风呼呼在耳边响着,我们生怕突然又会变天,赶紧离开含鄱口,把浓浓的云雾留在了身后。
从含鄱口原路返回,又到了芦林湖。然后步入回牯岭的马路,去瞻仰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址(人民剧院)。会场前有广场,纪念馆坐落在广场一侧,还没有开放。这里都只能从外面看看,如果不与庐山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在这里只逗留了一会,便回宾馆了。
九、难忘仙人洞前月
入夜,我们一行去仙人洞赏月。一路上,月光如水,满山墨色,寂静无声。
来到仙人洞拱形圆门前,我想到了白天仙人洞所见的壮丽景象:看远山近谷,漫山遍野的青松,一团团浓缩的白云像棉花似的从山峰下面升腾起来,慢慢遮没了峰下的青松,对面的山峰仅仅露出上半截来,有如云海中的孤岛。有时,白云会飘飞起来,向上向上,一直飞到山峰的顶上消散。
而月夜的仙人洞则是另一番景致:皎洁的圆月如同墨蓝色布幔上镶嵌的白玉,静静地吐着清辉,庐山的一切似乎都在沉睡中,黑森森的群山,峡谷间的松涛发出似有若无的声响。银色的月光给这山这峰这树这石头全都铺上一层神秘的光彩,显得格外安谧清静,宛如一幅古朴的水墨山水画。我们坐在仙人洞前的石头凳上,倚着石头栏杆,望着眼前的夜色,如痴如醉。
仙人洞里面很小,并没有什么可看之处,唯有“一滴泉”闻名于世。洞里的石头岩顶处终日有水渗出,积聚之后一滴滴落下来,在下面的凹坑里便有了清澈的一池泉水。
明月年年有,今朝更好看,能到庐山仙人洞赏月,也不枉此行了。
十、好汉坡上归如飞
8月16日上午,大家合计决定体验一下走好汉坡下山的感受,据说下山快时只须两小时。
好汉坡,是过去人们上下庐山的重要通道。既然叫做“好汉坡”,想必走起来不会那么轻松。我们上山坐的是汽车,无难可言。下山走好汉坡,真正体会了一次“下山难”。好汉坡的位置在汽车站过去一点,是一条石头铺成的阶梯路,如以线条表示,可能是山脚直至牯岭的一条垂直线。我们往下走时,沿路看见登山人三三两两迎面而来,一个个气喘吁吁,有的人干脆赤膊短裤上阵,手里拄着长竹竿,样子颇为狼狈。看来上山很是艰难。现在,我觉得下山也不容易。因为,山道随着山势弯曲,路窄石阶也窄,而且比较陡,人往下走,有倾倒感觉,所以无法正常一步步下石阶,开始是走,走得吃亏,改为一路小跑。一段石梯跑完,又是一段,也不知到底有多少这样又窄又陡的山道?好汉坡其实指的是中间部分的一长段路,有人说有九百九十多级,我根本无法去数,只觉得无休无止。路的一侧是山峰巨石,一侧是陡壁峡谷,谷深眩目,其中有山泉咧咧流着,有一处的山泉分出几叠飞泻下去。峡谷对面又是森林密布的山峰。
一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建有供游人休息的亭子,但我一次也没有休息,好像一直兴奋,丝毫不想停下脚步,所以好汉坡我几乎是一气跑到底的。渐渐山势平缓,热气扑面,我正诧异于这种变化,没想到已经到了山下!大家像做了一场梦似的,回头望望,满目绿荫遮掩着所有的山体,哪里得见庐山!
下山后,十一点左右到达莲花洞坐公交去人民公园,然后直奔候船室,仍旧买五等舱(2.5元)回汉。
这趟庐山游,来回五天,我用于庐山游览吃住的开销仅15元:来回五等舱船票,5元;庐山住宿两天1.60元;上山车票,0.90元(下山走好汉坡);九江停留以及游庐山餐饮,7.50元。由于庐山当时不收费,所以没有门票开销(收费的地方也有,比如某些别墅,我们没有去)。
1972年夏游庐山,游人不多,到处可以尽兴游览,不用门票,吃住便宜,像这样的旅游今天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