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五月的一天,《法制导报》意外地收到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一份《性别意识与传媒工作调查表》,列举的问题多达五十四个。因为是专门针对新闻工作,于是,我一一填答了全部问卷,当重看这份调查表时,才问自己这一大堆问题的意义究竟何在?
来函首先强调“性别意识”是“我国目前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唯其如此,所以需要广泛问卷调查,以便得到这方面的总体情况”和“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于是,我试图分析他们提出的问题:
问题一至十五,调查填表人的性别、工作性质、婚姻状况以及十六岁时父母的职业和本人居住地。这些可以畧而不论;
问题十六至二十三,问你是否知道“女权主义”,如果知道,你同意“女权主义”的哪些说法等。其中,对“女权主义”的含义列出十八种备选答案,我以为有全部抄录的必要,因为不只是我,恐怕还有很多人也需要借此考考自己有什么样的“性别意识”。下面是这十八种的内容:
1、女人应该自己研究自己的事情;
2、反对男性;
3、推进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程;
4、促进妇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5、看问题应该具有女性的立场、视角;
6、女性应该自爱,不要做不道德的事情;
7、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8、妇女能顶半边天;
9、消除一切男女不平等现象;
10、在女性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1、使政府更加反映民众的利益;
12、女性的权力应该超过男性;
13、使妇女运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14、主要是为女性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15、使妇女具有参与意识、参政意识;
16、主张女人应该变得像男人一样;
17、主张女性同性恋、独身等等;
18、重视个体差别,而不是性别差别。
女权主义分明系外来词汇,但上述意思显然是中西式的内容,而且许多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表述,如对4、7、8、10、13、15的选择画圈,男性大半会依据我国几十年一贯的宣传教育指向选择中国式的表述意思,那就正是男人心目中的女权主义。
二十四至二十六,了解你是何时知道“社会性别”这个用语及其内容的。题中对“男女差别的成因”有多项选择,如:“双方在生殖方面的不同作用”、“社会和文化所造成”、“生理结构不同”、“后天的不同教育”或者“男女应该一样”、男或女的同性恋可视为“第三社会性别”等。社会性别或者说男女性别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人们一般认为二者并不一样,媒体公认这种“差别”。但,同性恋的“社会性别”仍属于未确定对象,因为媒体至今也基本没有就此进行探究,尽管这个问题在中国固然新奇,到底没有达到舆论关注的程度。
二十七至三十一,涉及面广泛。如:妇女运动要顾全大局,妇女解放要与男人合作,现实存在男尊女卑但没有男权压迫,女性参政、当官多靠照顾,女工下岗存在歧视妇女,法律上男女平等实际上不平等,让妇女回家是历史的倒退,丈夫大多数仍是大男子主义,女性尊严和人格比她的婚姻更重要,男人更喜欢婚外恋,女性有权利选择同性恋,寻求和获得性高潮是女性的性权利,法律应该惩罚“第三者”、婚内“强奸”、性骚扰,传媒应该发出妇女自己的声音等等。在五个问题中,一共摆出了五十八种情况,填表人要对妇女解放运动、妇女现时的地位作用、男女主要是女性的性观念和妇女工作当前的主攻方向作出选择。
三二至三三,西方与中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者各填三人。调查表列出武则天、冰心到燕妮.马克思、西蒙.波娃中外二十四人。选择比较困难,因为在中国现实的情况是,女权主义及其代表人物很少见诸报端,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此十分陌生。
三四至四二,女性看到的世界是否与男性不同、不同的原因出自女人哪些原因,调查表列举如:心胸狭隘、缺乏知识、生理差异、不同利益、不同的生活体验等等,传媒应如何反映这种差别,在传媒中女性形象是否被歪曲。这些问题提出传媒应该怎样表现社会性别及其社会观念。
四三至五四,继续针对传媒对女性的态度提问,如:为了市场的需要,必要时可否牺牲一些女性的利益,暴力与色情在传媒中所占分量,广告依赖美女赚钱,男性作者的性别偏见导致“现代花瓶”、“阔太太情结”、“女人味情结”、“憎恨女强人情结”、“弱女子情结”等;在发现有损妇女形象时,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态度。
在未知调查结果之前,那么我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想,性别意识同人的其他观念一样,属于后天潜移默化地被社会影响、灌输的结果,且随年龄增长、渐渐培育成形。不过,性别观念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往往靠自发地孕育、体验,通常并没有特别的机会鲜明地显示出来。如同健康人,平时忘记自己身体各个器官的存在。男性和女性自有了生命,就活在各自形影相随的性别意识里,他们妙趣天成地按照自己的性别生存,如果忽然问:你到底是以怎样的性别意识看待异性或两性之间的关系?你对两性世界有什么看法?也许他和她猛然会觉得无从说起,又以为不屑于说。
那么,在性别意识和性别问题方面,传媒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以为,当前传媒虽然极力将性别与社会作为热门话题,可是并没有真正自觉地对比两性视角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方面的差异,因而反映在媒体中社会性别的思想、观念和情绪面貌也是不清晰的。但是在利用女性从而发展传媒经济方面,一些做法却又是积极主动的。在商品大潮中,许多电视剧靠美女及与女性相关的情节、电视台和报刊用美女和性暗示的语言画面吸引观众和读者;而社会对传媒歪曲女性形象和损害妇女利益的表现往往十分宽容,有时就是默认。值得注意的是,由女性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如此微弱,甚至没有表现女性应有的愤慨。
作为从事传媒工作的人,由于这份调查表,第一次面对和检视了自己的“性别意识”。概而言之,中国现时的传媒在性别意识方面尚缺乏自觉性,还没有真正弄清楚社会性别与传媒的关系。因而,也许我们已经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做了大量有成效的舆论工作,然而在具体的行为上,不自觉地出现一些依靠“美女”和女性之“性”方面的形式和内容、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不惜损害妇女形象的做法,而这也并没有完全受到传媒内部和社会特别是来自女性的有力抵制。性别观念中的性问题,是开放以来已经被传媒津津乐道、炒之不绝的社会话题;同时,又恰恰是讨论得最不深刻、透彻的问题。
调查表好像一面镜子,当我们照着它填写的时候,却照见了自己的实际面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别,我们能够清醒地、正确地认识这个无法回避的性别问题吗? 1997.6.10
【附言】我不知道诸如李银河等性学家各自都有怎样的答案,也不清楚自己来往的诸位仁兄如何说,甚至也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怎么想。因为在中国,放到桌面上,正儿八经讨论与“性”牵连的问题,似乎都难。堂而皇之的“面子”上,你是不容易看到所谓性问题及性别意识的。而,“她”(通常总以女性为性也)却无处不在处处在。某些头面人物一到酒席,仿佛刻意随波逐流,荤话连天,属下无不哈哈大笑,恭维有这样的好领导。影视中,现在虽然有了很大的控制,而“大尺度”总是被媒体和舆论炒作。结果,最近的《武媚娘传奇》据说围绕“性”作了大幅度删减,于是“好色之徒”又以此为由将被删减的玩意发到网上。总之,“性别意识”始终不离不弃,与社会和国人“亲密相处”。重新翻看30年前的这篇东西,倒是觉得关于“性与性别意识”这样的问题,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在感觉中如影随形。贾平凹的《废都》是中国第一部难得的公开大写“性”的长篇小说,出笼后,影响极大,因此盗版泛滥,据说被删的部分也悄悄流行于世,那更是赤裸裸的花样百出的性描写,很难想象系这位作家的手笔。在网上还出现了“文爱”现象,通过语言乃至视频陌生的一对男女达到性交流,空中引起具体的性感觉乃至“性高潮”,这类现象不知调查者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