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希望侄女小梅有属于她的博客,这样更容易互相留言,她似乎觉得这样也不缺什么,结果不经意间就出现一大堆来来往往的话,集中起来就有不少与现实相关的内容。她父亲即我的二哥,生前系一个城市的供电局长,从爬电线杆一步步升任至管理电力的领导,靠着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实绩,说明体制的主流仍然是任人唯贤。可惜他英年早逝,仅仅49岁就因不治之症去世,那是1986年,我当时从事新闻工作,去北京开会期间,得知二哥病逝,于第二天匆匆赶去,我大哥、四弟也分别赶到。三兄弟商量暂时不告诉当时住在兰州我家的父母,瞒了三四个月,二老还是有了察觉,我才不得不说出实情。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的悲哀可想而知。母亲特别对我说:“你二哥最可怜,当时家庭困难,他就自己考电力学校,因为那个学校有补助。15岁离家后一直在外,家里没有给过他什么,心里面终是块病,现在他这么早去了,让人实在难受。”晚上,母亲伤心地哭了一场。
小梅在网上找到我的博客,从留言看出她对现实的关心和思索,许多社会现象都引起一番议论,而我往往来不及回复,有的问题自己亦考虑不多,觉得说不出什么来。所以,这篇博客以健梅为主,她的见解或许多少代表着六零后的声音。2010.7.30
2010.3.27 健梅——
读了《1991年,父亲为母亲写挽联》,便想起了当时在兰州的悲伤三天。回来后我写过一篇纪念文字,登在我工作系统的报纸上。2003年,爷爷在北京去世,我写了《我的爷爷》一文,记述爷爷那高山仰止的伟大情怀。今年是爷爷诞辰100周年,我准备抽时间去爷爷的陵园(注:爷爷遗体捐献后,北京长青园遗体捐献纪念碑上,镌刻了爷爷的名字)。
回复:
我的博客上有你爷爷写的自传,离开一贫如洗的老家去温州当学徒,那年15岁吧。靠着勤奋、聪明,很快练成了算盘高手(而且是双手),加之写得一笔好字,经常给书店写广告牌,机遇降临有准备的人,几年后不但成为正式职员,后又担任世界书局总店的会计、会计主任,这也许就是普通人的成功之道。此后,一帆风顺。日本鬼子侵占南京前夕,他才奉命转移,只有这件事令他后来回想起来感到紧张。经过长途跋涉,最后辗转到重庆,因为住北碚,意外地躲过日寇多次轰炸。抗战胜利后,一心希望过安稳日子,一家人到了武汉,他与七位同行联合开了由他主持的一家书店。对他的普通而平淡的人生,我在北京为他老人家最后送行时说过:“父亲的一生实际上显示了他的生存智慧!”
3.26 健梅:
您说的对——可能因为我父亲的廉洁,所以他即使活着也不能成为今天的官员。记得有一次,一个想要房子的职工来家中送礼,是一包点心。父亲开始与此人谈得很融洽,等到来人告退时拿出纸包,父亲勃然大怒,厉声叫来人将东西带走。来人不肯,父亲拿起纸包就要扔到窗外,被我们拦住,父亲气得狠狠地把东西摔在地上。纸包破碎,点心滚出来——原来是硬硬的、毫发无损的月饼。那名职工红着脸走了,但父亲也气得手和嘴哆嗦,没有吃饭。后来听母亲说,父亲仍然为这个职工分到房子.........
3.26 回复:
你父亲英年早逝,实在可惜。我永远忘不了1986年那个令人悲伤的日子,距离今天已经24个年头了。有许多往事会浮现眼前,记得我一次去张市是个很冷的日子,下了火车,你父亲等在那里,发现我冻得够呛,当时就脱出条线裤一定要我穿,但他自己其实衣著非常单薄。一路上,他说本可以从单位要车接站,因为是私事就算了。结果碰见他一个同事,那人奇怪地问:“你怎么不让派个车呢?!”你父亲廉洁一生,实在是难得的好公仆。
健梅:
香港“凤凰卫视”报道说,中国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年轻人、老人是世界之最。年轻人没有出路,就业困难(即使就业,靠自己打拼买房也是极少),没有社会福利保障;老年人不敢生病,即使有医保,也会需要很多自费解决的问题——当然,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养老似乎也很难解决。我听了有些发懵,原来没想过的问题现在进入了关注的视线——欧洲、香港等地,生存是不成问题的,比如德国,还能在没工作的情况下,靠社会保险就能生活得很好,但我们这里不行。年轻时要为老去准备财力物力,老了以后要为孩子准备财力物力,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大人、孩子都累得半死,所以才有那么多金钱至上的论调出现。为了钱,更多的人铤而走险,或移民,或犯罪.....
回复:
中国人口压力世界之最,如果真正能够普查出所有人,可能是个吓人的数字。
健梅:
看了您写的《古代贪与廉之思考》,为官之道,古今中外,无论清贫如海瑞、孙叔敖;还是贪腐如和珅、秦桧,下场都不太乐观。清廉者生活贫苦,家人受累,自己遭恨,虽国家、人民有福,但非凡人可为;贪官遗臭万年,祸国殃民,只是自己享些口腹之欲,算是所得,也可以理解。但如今的贪官似乎也进化了许多,早已不满足于堆积如山的真金白银,贪欲膨胀到无限大,不仅令我辈吃惊,也让见惯了国际贪官的英美友人愕然——因为他们实在想不通:拿着几代人都糟蹋不完的钱,还要继续搂下去,如同电视剧《大宅门》中见到钱就念叨直至死亡的孙子一样!
回复:
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亦即富二代,往往不争气。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很有道理。
健梅:
看到“穷人和富人的标准”,我知道自己从骨子里就是穷人!其实没看到“标准”之前,我早已承认自己的贫穷,看了之后,当然更无法更改了——而且也彻底没有什么希望!不论是一直接受的教育,还是家庭的熏陶,似乎都没有多赚钱的法子,相反倒都像是赔钱的行为——比如老老实实不乱说乱动啦,干一行爱一行呀,不要阿谀逢迎、趋炎附势之类,观如今形势,这些仿佛是无才无能或者说是窝囊、没出息的代名词,但没辙,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已经改变不了——然而令我自己都不解的是,我现在仍然这样一如既往地教育孩子——呜呼!可见,孩子如今没大出息恐皆因我之过?!
回复:
其实,我们的日子与过去比已经很不错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与富人或者穷人的关系。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有各的生活逻辑,按中国的教育及几千年的思维,几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仍然沿着传统、规范自己和说教儿女,所以父母无过!
健梅:
看《中国父母为儿女而活》,中国人很累,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累,孩子为了前途累,谁能逃过这个怪圈?您说的对,父母们应该敞开心扉,为自己活一回,心宽一把——但,恐怕不行。我所在的单位可以算国有垄断企业,收入还可以,然同事无不节衣缩食,为孩子攒钱。上学、就业、买房,这无法回避的几件大事就搞得人们焦头烂额。我虽然有时也不以为然,觉得能轻松就轻松——其实我深知,这只不过是得过且过的权宜之计,真正的办法,平民百姓是没有的。所以,愁和累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增添了自己的烦恼——按您的说法,还是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的好!
回复:
现在除了上学、找工作的操心,很累;对儿女婚事的操办更难省心,主要是物质上也就是财力的倾巢而动,尽管很多是人为的,为了让别人看得体面,为了让儿女人模人样,往往拼出老本。有的只买房一项如在北京、上海,父母乃至爷爷辈一起想尽办法竟然要花费几十上百万,但很少听见儿子为大人着想加以劝止或尽量想节俭的。相反如今的婚礼越来越奢华,名堂越来越多,据说新娘子所谓“改口费”,一次有要十万元的。社会风气趋向奢侈、浮夸,无形中使众多仅仅靠工薪吃饭的父母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
健梅:
信仰缺失已经成为当今国人的致命处,富士康也好,某些演员明星也罢,包括兰州追星的杨丽娟,都是信仰缺失的牺牲品.重庆电视台的"唱读讲传"栏目,我很喜欢,有针对现实的意义!
回复:
可以说,主流媒体亦没有明确的信仰意识,因此很难用诸如过去讲的“共产主义理想”之类一语概括的信仰表述。现在多元意识、多种生活方式、多样生存状态决定了信仰的多种选择,因此所谓“信仰缺失”其实是按照主流社会角度而言。
健梅:
为什么是“新中国60年115位人物”和“115件事”?怎么不是“100”之类的整数?前者娱乐圈占比例较大——有些吃惊!后者比较客观,只是解放战争的那几个战役不知是否应该属于新中国的事件?不过瑕不掩瑜,这件事做得有意义——有细心人去做这项工作,专门去梳理和盘点我们走过的路。这同样是国家的历史进程,如同简单的“史”,粗线条的,让人能沿着这条线回顾、展望、总结,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是财富,都是社会前进的脚步!
7.10 回复:
自然也可以是100或者200,还可以继续选影响中国人的读物、社会风气、思想表现、艺术形象等等。中国之大,做什么事情的人都有。
2010.7.8:
《新中国六十年115位人物》一文突然被消失了!同时还有《陈永贵,叫同志太沉重》(叫同志系列在《爱思想》上仍然健在)、《经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温暖人心的温总理》等文章也都被消失!
健梅: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需要依附强权以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或“士为知己者而死",或“力谏、死诤”,所以建国创业者多为刘邦、朱元璋之辈。毛主席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榜样——尽管与其同时代的知识英雄层出不穷,毛主席在那时几乎算不上知识分子,但不能否认,毛的中国文化水平即使放在今天,也令无数人仰慕。所以我以为,毛主席作为知识分子能够成功,关键是他首先摒弃“臭老九”的酸臭和清高,与底层人们打成一片,少有个人英雄主义和“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毛病;其次是毛主席的魄力,敢想敢说敢干,不似一般有知识的人只把行动停留在口头上——当然,毛主席如有神助的军事、政治天才就不用说了.........
回复:
能不能独立思考是个核心问题!
健梅:
陈永贵的悲剧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每个时代都需要典型和英雄来为政治服务,但陈(包括吴桂贤等)不仅是旗帜,而且还进入高层,这似乎就是中国特色了。虽然以陈的情商,完全可以应对大寨及周边的各种形势、状况,但走出大寨,恐怕还需要修炼——他走出来实在太晚了。想毛主席也是农民,20岁便冲出韶山,在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加之不断学习、总结、实践,才立于不败之地。陈永贵实在欠缺自知之明。
6.29 回复
陈永贵仍然是一位值得怀念的悲剧性人物,到过大寨的人,无不为他的经历所触动,感慨万千。1964年我就听过他的报告,充满杰出农民的智慧和风趣,社教队员都对他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当年的大寨在那个时代是干出来成为榜样的。中国农民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以为只有多打粮才有出路,这与今天改革开放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陈永贵的道路有那个时代的特别意义,我甚至希望大寨为陈永贵建博物馆!
健梅:
每个人的一生只要坚韧、执着地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他终会获得成功——即使他权力不大、官位有限.........历史上这样的人就不说了,单在我的周围,就可举出一大把例子——只是我总贪图舒服、享受眼前,对榜样的学习自然无法持久,惭愧!我多次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颇多,但没有远大理想和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似乎是阻挡向上的最大原因,而我明知却不能克服,可见不可救药。如今年将半百,这类问题已不再回想,有时甚至觉得如今这样也可以交代,毕竟是自己选择的人生,知足常乐也是不错的生活,起码身心不承受或少承受压力,那么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好像少了许多包袱.......
回复:
当社会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知足常乐时,也就是平庸的时代到了,这时候以实用为主,似乎这也是历史上盛世的特点,我们都概莫能外。
健梅:
读了《特殊群体的墓碑》(注:文革中死去的红卫兵的墓群),感觉与《为了忘却的纪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红卫兵”是我曾经参加过的组织,学生运动我也是积极分子。在那个十年,有些血流得太没有意义了,这是民族的悲哀,也是青年的悲哀——可惜,一代复一代,有多少平民(青年)能逃过被当权者的忽悠呢?这使我想起陈佩斯的小品《卖羊肉串》里调侃红卫兵袖章的话,真是恍若隔世,笑中带酸!我小时在武汉,每天都听到奶奶院里的人们议论某某学校、某某单位又死了几个人的新闻;回到姥姥家后,又听闻二舅被打得没气,扔在废弃的地道里,如果不是家人拼命寻找,二舅肯定活不到现在。所以《墓碑》,我倒以为是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革命者”的一首挽歌......
6.15 回复:
那个“墓群”显得极其悲壮又极其让人心酸,在现代史的遗存中,它的意义同样极为特殊,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乃至各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人完全在纯真的理想指引下,不怕牺牲去争取理想的胜利。当时兰州也是如此,一位待分配大学生被打死了,所有一派的人迅速抬着花圈上街,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但不久上面的所谓决定各派命运的文件下来了,顿时被我们称之为烈士的遗体因为是保守派而可悲地被遗弃,后来怎样处理的,无人知道。血本来不该流,流了毫无价值。而重庆的这个墓地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一切死于非命的无辜者的“发言人”,无声的“发言”将永远留在那一片寂静的、寂寞的土地上和沉默的、凄凉的空气里。
健梅:
2010.6.1央视举办庆祝六一歌会,我本打算认真听听,再享受一下那些优美旋律的瘾——谁知歌会压根也没照顾我的意愿,直接演了许多让我如坐针毡的成人节目——难受!想起以前的儿童歌曲如《少年先锋队队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卖报歌》、《小松树快长大》等等,激昂者有之,欢快者有之,抒情者有之,悦耳者有之........总之,单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如今,我已经很少能从孩子的嘴里听到新的、令我忘记年龄的儿童歌曲了..........
回复:
有同感,几乎没有听到孩子的这类歌声,而且小学也极少组织什么活动,毕业时回忆不起多少他们感觉有意义的集体往事,分别时也很平淡。现在网络世界主要给他们丰富的游戏空间,现实的生活内容却越来越单调。
健梅:
我在小学时吃过忆苦饭——好像是两次,虽然味道不好,但很难忘,细品起来,似乎并非难以下咽。记得有一次学校发这样的东西时,我还偷偷地带回家一个,为了向家长显示我能吃苦的无产阶级本色,谁料姥姥竟然不顾及我的兴奋感受,拿去喂鸡——还说,鸡吃了有糠有菜的东西,下蛋勤,质量好。我当时气得哭了,批判姥姥的觉悟太低!不过,姥姥那时是街道干部,思想有时比我还左。我那会参加街道组织的文艺宣传队,总到车站等人多处唱歌跳舞。有次在火车站唱样板戏《沙家浜》中的胡传魁,正在起劲且受欢迎时,姥姥突然从人堆里冲出,拉着我就跑,并责备我:胡传魁是坏人,你怎么能学唱他的腔调呢?!
回复:
你可能看了我写的《抢不上的忆苦饭》,那段往事发人深思。下放干部去县城演出,当时那个县的一把手与文艺界有很好的关系,有意请我们春节留在县上“改善伙食”;不料工宣队坚决要臭老九大年三十连夜赶回去吃忆苦饭,我们极不情愿,也不得不冒雪上路。谁知道当我匆匆赶到所在生产队,却出现意想不到的场面,那个院子里像过节一样,生产队的人无一遗漏,人人争先恐后大吃免费的“忆苦饭”,结果我这个专门赶回去的人却一口也没有捞着。而吃忆苦饭前安排的忆苦,也出现意想不到的事,老贫农忆起了“困难时期”,被队长迅速打住!
健梅:
曾经在《读者》中看到连载的小学语文课本,好像是邓康延提供的民国时期的,真是觉得一股清风拂面——那些关于孝悌、伦理、道德的人生哲理,通过漫画和寥寥数语,深入浅出地流进心田,沁人肺腑。如今的课本(我多次翻过孩子的课本)不敢说质量不过硬,总是觉得有些浮躁,比如郭敬明的作品、明星的语言,实在让我倒胃口——这样的课本,加上急功近利的教育,不知生产的产品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回复:
看现在的语文课本似乎有些深度,比起文革前应该说知识面要宽得多。如果有时间将小学到高中的看完,一定很有意思,可惜没有人会这么做。如果有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我国从古到今的课本(古代启蒙类读物),我想肯定大有作为,也很有意义。课本读物中体现着社会、民众的许多共识,不乏思想史的内容。
健梅:
虽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连这等事都变得急功近利。我身边同事就不乏有用结婚、离婚来过日子的人——男的多为找年轻漂亮的,有好几个我认识的男职工都结过三、四次婚,而且找的对象越来越小;女的基本上冲钱去,倘男方钱紧了或出现意外,赶快溜之大吉。尽管这样的人不算多数,但在今天这个宽松的环境里,这些人如鱼得水,尽情施展着聪明才智,利用婚姻这个主题,圆自己的梦!另,现在的婚介也已经变质,有骗子混迹其中,搅浑水,我曾亲见上当者痛苦失声!
回复:
现在的婚介成了什么样子没有了解,八十年代中,我在西宁见到的一个婚介所的确在为有情人办好事。采访后我写了《这里用金子舖路》,婚姻家庭是个谈不完并且永远会谈下去的话题。
健梅:
前些天听说世博会参观者不多,本没太在意。本月忽然发现身边有几个国企单位都在组织世博参观,比如银行、电厂等,这下媒体又报道世博会人满为患,宾馆展馆爆满——这不由令我想起我们举办的会议,总公司在北京开运动会,因为人少气氛不够,于是一声令下,京外单位纷纷坐着大轿车浩浩荡荡进京——这回,不但人不少,还多出许多,给总部造成很大麻烦。这其实就是我们的特色——人多和要面子。
回复:
网上有说西部公务员要去世博搞所谓学习,不知要花多少公款!
健梅:
北京“天上人间”的豪华、奢侈,其背景虽然早已料到,但真正细看后仍然不免大吃一惊——只是不知道现今每个城市、地区究竟有多少个这样与官员勾结的“大佬”?
回复:
天知道!
健梅:
说到家书,自然得与过去的岁月联系。那时,得到信件简直是一种渴望和享受,而我写信最疯狂的阶段,就是上大学之后的几年内。这令我不由想起自己曾经创造的“家庭信息报”,虽然幼稚、粗糙,但却代替了信使,来往于北京、兰州、张家口、武汉之间,颇承载了亲友间的希翼、欢聚的梦想——遗憾的是,后来工作上的屡次打击让我身心俱疲,二十几岁便觉前路茫茫,编写“特殊家书”的兴趣骤减,否则,今日应该上吉尼斯纪录了........我如今还保留着写信的习惯,不过是只与孩子闲聊——手机和短信只能用于急事,拉家常恐怕还得写信——而且我写信是货真价实地手写,电脑打印的我看着隔心.........
回复:
现在已经几乎不动笔,有时甚至找不着一支可写字的笔,写信成了麻烦事。成都车辐是我的忘年交,已经97岁,仍然不停地写信,世纪老人的世纪奇迹!
健梅:
我的棋牌水平基本来源于父亲的教授。从小父亲就把各种棋、牌包括麻将的玩法都告知了,甚至手把手地教。但棋类上领悟力很差,所以围棋、象棋、五子棋都不过关,倒是小妹,与父亲一起对弈几盘。后来我走向社会,因为集体生活颇多,所以也常有人问起是否会下棋的话,我均答不会。记得上次去兰州,几人同盘跳棋,小妹屡胜,而我多次垫底。想来我的智商和情商都还是比别人想的要低,只是文凭在那里唬人罢了......
回复:
不错嘛,喜欢棋类对退休后有好处,就是不容易找到互动的对手。我至今还是小学水平,而小学时曾经大出风头,同你四叔一起拿了学区象棋冠军,奖品就是一副象棋。记得在一个大操场上,用白灰画了棋盘,由小学生当棋子,每走一步有人喊走法。你爸棋艺很高,那时邻居都下不过他。可惜,我小学以后基本没有下棋。
健梅:
我现在基本上不看春晚。自从几年前我看完春晚后,第二天回忆不起晚会的节目,我就决定放弃春晚了——既耽误时间又让我倒胃口。如今的春晚场面越搞越大,服装越来越靓丽,出场人物越来越多,各种先进的舞台技术(灯光、舞美等)也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只是,节目的品质、魅力越来越差,实在叫人难以忍受!
回复:
何必认真,春晚不过是一台娱乐集成,在大年三十让人有集中注意力、阖家热热闹闹的机会。没有理由一定要它如何,我们全家都以平常心对待,笑的时候就大笑,看完从不挑剔。何况,春晚无论怎么说都比日常的和一般的晚会好得多。千万不要放弃,就那么一个晚上,看看总会觉得有新的内容。再说众口难调啊!
健梅:
《三联周刊》对“卡廷惨案”有详尽地解密,说此案主要针对波兰和苏联(少数)的上层,被捕的士兵有放回出监的——所以还有监狱的亲历者叙述当时的生活及幸存状况......
回复:
历史档案的不断解密,应该还有更多令人震惊、闻所未闻、恍然大悟等等的事件、人物原形毕露!
健梅:
相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我还是更喜欢看台上舞动的足尖艺术。记得第一次看舞剧《红色娘子军》,我就被震撼了——这是我关于芭蕾最早的记忆,基于此,也让我对《红色娘子军》在样板戏中的位置高看一眼。遗憾的是,我们的电视很少转播这样高雅的艺术——即使是中央电视台。
回复:
可在网上欣赏这部经典舞剧,我的博客“友情链接”找“样板戏”。
健梅:
芸芸众生,世间百态,普通人家,底层生活——不论科技多么发达,时代多么进步,那些鲜活的、大众化的生命永远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她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所以,相比于舞台上的华丽和炒作后的名人名牌,我还是更愿意同街角的鞋匠、路边的讼师打交道——因为他们似乎更淳朴和遵守游戏规则!——读你写的《历史在芸芸众生中悄无声息流淌》有感。
回复: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一定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身份,有的人当官即使屁大一点就忘乎所以,因此具有普通人心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健梅:
人为什么活着,恐怕连莎士比亚也找不出答案,否则就不会有那句著名的关于生还是死的提问。不过,您那时的经历估计已远远超越了思想上的淳朴,是今天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财富!另,甘肃的民间对歌(花儿)不被重视,可能是因为缺少赵本山模式来推动、促进吧?!
回复:
甘肃对花儿应该说十分重视,我主要认为他们对汉族也有如同少数民族一样参与民间野外“狂欢”活动的这个特点认识不够,因此所有宣传都注重于回民等少数民族。
健梅:
花儿的情结不仅南方人有,北方人恐怕也很浓。那种乡土气息醇厚的唱歌、对歌,真的很美。我在张家界的芙蓉镇、云南的四方城、四川的大渡河、陕西的陕北地区等,听到的山歌、对歌都极美,让人流连忘返。
回复 :
甘肃花儿节期间,最大特色是有众多汉族参与这种野外民众狂欢,这一点至今未被重视。
健梅:
很高兴有九零后认真读《红楼梦》这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著作(我以为)。不论他们的感想如何,兴趣多大——毕竟,他们开始进入我们的文化精髓,开始了解甚至尝试去理解那些深奥的思想内涵。我觉得应该在为他们欣喜的同时,也要感谢他们——因为我们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还要靠他们来传承、发扬、光大。虽然大观园中的悲欢离合不一定能够令年轻一代认同或感动,但能够通过那文采飞扬的笔触,认真地领略一番曹雪芹的伟大,也不枉读了《红楼梦》一场!
回复:
看了新《红楼梦》没有?现在一片非议。我感到对于经典名著还是认认真真读原作好。
健梅:
《红楼梦》的谜团到底有多少,都是什么,估计只有曹雪芹自己知道了,别人似乎都只是猜测和揣摩。我辈虽距“红学”甚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名著的欣赏和喜爱。周汝昌大师也好,刘心武老师也罢,他们的钻研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引导我们进一步走入大观园,让我们在领教了凤姐的泼辣、黛玉的纯情、宝玉的博爱、贾母的睿智的同时,更多了一分探询和讨论的乐趣,以及再次加紧重读《红楼梦》的急切心情。《红楼梦》,百看不厌,永读不倦——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可以与她比肩!
8.21 回复: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新电视剧《红楼梦》,当作分析参照物。
健梅:
现在测试人生的预言、方法实在太多了,不知是不是运气不佳的人在增多?如今世风浮躁,八卦盛行,热衷于看星座、观气色、数日月的,我们办公室就有。他们还常常拿出理论武器——各种类似《周公解梦》的盗版书,用来说服人们。有时听听,倒也觉得可信、可试,有些道理。闲来无事,工作的间隙,我也偶尔翻翻这些书,只是记性太差,一合上书,刚看过的东西立马丢至脑后........
回复:
一个人总是希望知道自己的未来,所以都等待预言,所谓信则灵。其实看看自己和周围大体过怎样的生活,就不会相信奇迹出现,今天和昨天、明天和今天,并没有多少变化。有烧香磕头占卜问卦的功夫不如踏踏实实过日子。回头看,我们两代人不知不觉竟然东扯西拉说了这么多,很有意思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