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的《暗伤》如一泓深邃的清泉,流淌着时光的沧桑和对故土的眷恋,让读者沉浸于那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中。
诗作开篇“盘古源头,梦萦故乡”,犹如一声深情的呼唤,瞬间将读者带入那遥远而又亲切的故土。故乡,是心灵的栖息之所,是灵魂的最初港湾,这简单的几个字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和厚重的情感,奠定了整首诗浓郁的乡愁基调,使读者也不禁跟随着诗人的笔触,去追寻那心中的精神家园。
“夕阳下......让我看到了,回归循环的无忧无虑”,诗人以夕阳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进程。回归的循环,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思考,也流露出对无忧无虑的往昔岁月的怀念。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而诗人却能在夕阳的余晖中捕捉到那份宁静与纯粹,让我们也开始反思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本质。
“一阵狂风,挟持春色”,此句中狂风与春色的强烈对比,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冲击。春色本应是温柔、美好的象征,但狂风的粗暴介入,打破了这份和谐,似乎暗示着生命中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无常。美好的事物在无常的力量面前往往显得脆弱不堪,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同时也对命运的不确定性有了更深的感悟。
“生命,在时光的长河,浪花一闪”,诗人将生命比作时光长河中一闪而过的浪花,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在浩瀚的宇宙和无尽的时间面前,人类的生命如同昙花一现,但即便如此,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种对生命的深刻洞察,既让人感到一丝无奈和伤感,又激发了我们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努力创造价值、追求梦想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都市‘点石成金’,文化配餐,神情缭绕沁人心脾”,描绘了都市的繁华与文化的多元。都市的繁荣景象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和对生命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物质追求中,人们或许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盛宴,但内心深处那份对故土的牵挂、对生命本真的追寻却从未消失。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引发了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状态的思考: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在繁华的都市背后,我们又该如何寻找那份宁静与归属感?
在黎明启动的瞬间,希望的曙光如同璀璨的金线,穿透了夜的帷幕。枝间雪梢,宛如大自然巧手点缀的银饰,在熹微的晨光中渐渐褪去寒色。月光淡去,不再是夜幕的主角,却将那一抹温柔留在了人们的心间。潺潺流水,恰似楔子一般坚定地嵌入大地,诉说着永恒的誓言。
这一幅自然的画卷,美得让人心醉,又美得让人心颤。美在它的变幻,美在它的坚定。在时光的洪流中,一切都在改变,如同黎明接替了黑夜,雪梢终会融化,月光会被阳光取代,流水也在不断地侵蚀着大地。然而,在这看似无常的变化之中,却有一种力量始终存在,那就是根与魂的坚守。
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奔波,城市的高楼大厦如森林般生长,霓虹灯火掩盖了星光。我们追逐着梦想,适应着变化,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前行。可是,当夜深人静,当月上梢头,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是灵魂的栖息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们最纯真的回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根,始终深深地扎在故乡的土壤里;魂,永远萦绕在那熟悉的山水之间。
这根与魂,是母亲唤儿回家吃饭的声音,是村口老槐树的守望,是田埂上散发着的泥土芬芳。它们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是我们在风雨中可以依靠的港湾。
诗人以敏锐的笔触,捕捉到了这份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暗伤”。那是一种对故土的思念,一种对传统的坚守,一种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对初心的执着。在诗意的跳跃与交融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深沉而悠远的情感力量,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在追逐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不要忘记了自己来自何方。
让我们怀揣着根与魂,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在黎明的希望中奋进,在自然的美景中汲取力量,让那份对故乡的坚守与眷恋,成为我们心灵的支柱,支撑着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因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根,魂,仍留在了原籍,那是我们永远的家园,永远的归宿。
马勇的《暗伤》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带领我们在时光与故土之间徘徊。让我们在感受岁月变迁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归宿。这首诗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和精神家园的探寻,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时光长河中前行的道路。
附
暗伤
作者/马勇
盘古源头
萦故乡
夕阳下...
让我看到了
回归循环的无忧无虑
一阵狂风
挟持春色
生命
在时光的长河
浪花一闪
都市“点石成金”
文化配餐
神情缭绕沁人心脾
启动黎明
枝间雪梢锦上添花月光淡去
流水,像楔子一样嵌入大地
根,魂
仍留在了原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