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生产队有十二头牛,分两户放养,每户六头,每年轮换一次,轮到我们家放的六头牛,暑假就成了我这个十几岁小伙子的任务。我每天都把牛群赶到房前屋后以及周围的山梁上放牛。
一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无云,随着赶牛的吆喝声,我和牛群升腾到半山腰。一路上,野花香沁人心扉,放眼望去,身旁的杂草虽然有点发黄,但草叶上的露珠随处可见,晶莹剔透,像珍珠一般亮晶晶;旁边的树叶慢慢变黄变红,透过树缝远眺,沟沟壑壑 ,山山卯卯,像神仙打扮过一样,红是红,黄是黄,绿是绿,黄绿相间,再加上几丝白云飘过,很是清心。不一会儿,我们上到了山顶,这是附近最高的山巅,我把牛赶到路边的山坡上让牛自由吃草,我则坐下来松口气,可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由得细细欣赏。
只见近处的山岩构架方正,轮廓分明,眼前的小道杂草覆盖,道路偶尔依稀可见,偶尔被草丛裹着,只有弯腰才能穿行而过;小路蜿蜒向上,山岩自下而上,刀削一般,露出峥嵘面目;;半空点缀着簇簇红霞,那是扎根在崖缝里的枫树,疏密不一,大的可以钻进一个人,可以被树叶笼罩的严严实实;小的自成小景;各种藤蔓从高处“倾泻”而下,像瀑布一样;紧挨身的是一棵棵山楂树,枣红色的山楂果数目不等的散布在全身,让人直流口水。
正在这时,路下边有牯子牛钻进了草丛,外面只露出脊背,几乎看不见了。我急忙赶过去,只见这头牛吃草的左上边横挂着一架野葡萄,表面霜色的黑色葡萄上面挤满串串,我瞪大眼睛,喜出望外,这是哪个神仙精心打扮的一处盛景,我怀疑是梦,还摸了摸头,又用手捏了捏眼前的一串葡萄。咦,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呀,顷刻间我意识到这不是梦,是真情实景,我满心欢喜,心中喃喃说,真乃天赐我也!我顾不上更多考虑,随即冒着刺架贪婪的钻进去,如饥似渴的一把抓住葡萄,饿狼似的吃了一串又一串。吃饱后又想能否带回家给家人分享,但又想一会儿又要砍柴背柴,放弃分享,一人独享这“花果山”美食。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精光。这时再看引诱我的那头牛,还在那里吃着草,再扭头小心翼翼的看葡萄架下方不到五米的地方是一个十几米宽的滑坡大豁口,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深渊,我被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赶牛后撤,离开这惊心动魄的危险地带。我立马想到“无限风光在险峰”。
回过神来往下远眺,山下的河水弯弯曲曲,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深潭,依稀可听到远处河水的流淌声。其中一个最大的深潭东面是河的下游,西面是河的上游,南面是零星般磨得光滑的白色石头。北面则是一块表面光滑的岩体,足以满足我们晾晒身体和衣服,这是我们十几个小伙伴经常光顾的地方。从山上往下远望,则与山上的红叶树枝构成了绝美的风景画。远山层层叠叠,红霞满天,纵横交错,烟波浩渺,层次分明。加之天高云淡,相映成景,美不胜收。忽然,我情不自禁吟诵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里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自在外工作以来,每每回忆起那次的奇遇,我深感荣幸,也为有如此的金秋美景深感荣耀。人常说,父母离世后,家乡就变成了故乡。而我经常会打听故乡的事情,故乡的面貌,尤其是山梁上的壮美。加上二十多年来的天保工程和“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不知现在的景色该有多么的美妙!听乡亲们说,过去的山路早已树木成林,密不透风,连牛羊都难钻进去,老乡们也极少上山砍柴。但我常常梦里见到故乡的山山水水。假如我有部超级无人机,我会飞回故乡,将高度调至2000米的山巅上俯瞰故乡的全貌,一次看个够。
啊!故乡,我可爱的故乡,我可爱的牯子牛,可爱的乡亲们,您给我年少时的唯一一次奇遇,您在哪里?您还好吗
作者简历 殷本明,男,1963年生,陕西洛南人。先后在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商洛市法院系统工作。在商洛市法院系统工作期间,爱好写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或调研报告、审判纪实等文章百余篇,退休后仍坚持写作。 |